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十六章 梁实秋:“人在爱中即是成仙成佛成圣贤”(1)

第十六章 梁实秋:“人在爱中即是成仙成佛成圣贤”(1)(1/2)

    第十六章 梁实秋:“人在爱中即是成仙成佛成圣贤”(1)

    传略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8月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后,离家独身到后方。1938年抗战开始,梁实秋在重庆主持《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小学教科书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

    抗战后回任北平师大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曾偕妻子游美,在美台两地轮流居住,其妻辞世后重返台湾。

    1975年同韩菁清结婚。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梁实秋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文华1927年,梁实秋在上海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当时一家小报连载《乡下人到上海》,对外地人极尽挖苦之能事。梁看到后,用化名写了《上海人到纽约》,以彼之道反制彼身,每日在《青光》上连载,直至《乡下人到上海》偃旗息鼓为止。

    梁实秋一生坚持文学应反映最基本的人性,他的《雅舍小品》便是如此。当《雅舍小品》最初发表在报刊上时,朱光潜便致函祝贺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最初,梁实秋以笔名“子佳”发表《雅舍小品》。刘士英告诉梁,他在重庆沙坪坝的一家餐馆吃饭,听见邻桌几位教授在讨论梁的《雅舍小品》,其中一位叫徐仲年的教授大声说:“你们说子佳是梁实秋,这如何可能?看他译的莎士比亚,文字总嫌有点别扭,他怎能写得出《雅舍小品》那样的文章?”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作为散文家的奠基之作,也是其圆熟之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