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十三章 俞平伯:为人为文皆“奇峭而有情趣”(1)

第十三章 俞平伯:为人为文皆“奇峭而有情趣”(1)(1/2)

    第十三章 俞平伯:为人为文皆“奇峭而有情趣”(1)

    传略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以字行,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今城关镇金星村)人。生于典型的书香世家。曾祖俞曲园,进士及第,著有《春在堂全集》,为清代有名的经学大师。父亲俞陛云,探花出身,著述颇多。母亲乃知府之女,俞平伯从小便跟母亲学经书诗文,13岁读《红楼梦》,15岁便考入北京大学,师从国学大师黄侃。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19年大学毕业后,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后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俞平伯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1918年,以白话诗《春水》崭露头角。次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1922年以新诗集《冬夜》名动文坛,至抗战前夕,先后结集的有《西还》、《忆》等。亦擅词学,曾有《读词偶得》、《古槐书屋词》等。在散文方面,先后结集出版有《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曾传诵一时。

    1921年,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两年后,由亚东图书馆出版专著《红楼梦辨》。1952年,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研究》。1954年3月,复于《新建设》杂志发表《红楼梦简论》。同年9月,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仍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1987年,应邀赴香港,发表了《红楼梦》研究中的新成果。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论著合集。还著有《论诗词曲杂著》、《红楼梦八十回校本》,有《俞平伯散文选集》等。

    1990年10月15日逝世,终年91岁。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才情俞平伯长于作文,也善于讲课,先后做过北大、清华的教授。他的弟子张中行晚年回忆说,他的文章“确是杂,或说博;可是都深入,说得上能成一家之言”,是“五四后的著名散文家”,与周作人比较,“苦雨斋平实冲淡,他曲折跳动,像是有意求奇求文。”文笔“奇峭而有情趣”。然而张中行最佩服的还是他的“才”,“但我总是觉得,俞先生,放在古今的人群中,是其学可及,其才难及。”

    闻一多说:“俞君能熔铸词曲音节于其诗中,关于这一点,当代诸作家没有能同俞君比的。这也是俞君对新诗的一个贡献。”朱自清说:“平伯这种音律艺术,大概从旧诗和词中得来。他在北京大学时看旧诗、词、曲很多,后来便把他们的腔调去短取长,重以己意熔铸一番,便成了他自己的独特的音律。”

    俞平伯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他用漂亮缜密的写法,创作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