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士兵突击,啊呸(2/2)

我已经么事了!

    香蕉你个芭拉啊!一个被体制化的人试图寻求自由,远离被摆布**纵的命运,却被硬生生地摁回了体制之内!这么无耻的王八蛋剧情,居然有那么多的白痴吹捧叫好。各位,或者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的人,你们能想象《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是安迪最后在狱友深情的呼唤和殷切的期盼下,沿着脏兮兮的下水道爬了三个足球场又爬回了监狱,然后一帮人在里面抱成一团,开香槟庆祝?如果是这种结局,你们不会觉得这真**的荒诞吗?你们难道不会破口而出:这是什么垃圾鸟电影啊?

    在这部电视剧里,充斥着这种畸形的扭曲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被隐藏在那一个个鲜明的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身后,那一坨坨打包兜售的所谓坚持理想执著和信念的背后,让那些个中年大妈、文革遗老、**白领、二文女青年,那些试图在士兵身上寻找人文精神的教授,以及那些被浮躁社会冲击得上吐下泻而开始生殖崇拜的残废,让那些奄奄一息的灵魂集体找回了失落的自我。

    我不喜欢军人,憎恨战争,同时我也承认程序正义和理性决策并不是万能的,出于功利主义想法而追求实体正义的战争,我也不那么反对,比如伊拉克战争。这种不反对的态度,是非常痛苦的,并不值得高兴,或者作为立场鲜明的标志而沾沾自喜。军人的存在以及战争的发生,哪怕最后导致了一个良好的结果,都不是一件让人欢庆的事情。当然,军人也是个体,挖掘个体身上的光辉,不管这种个体是汉奸还是禽兽,在任何时候任何文艺作品里都没有错。而如果有人却要以军旅题材的名义宣扬附加在军人这种职业上面的美,鼓吹一种并非独立的理想信念,或在战争里歌颂杀人犯的友谊,赞美刽子手的坚强,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无耻。就如同为了战争需要,“绝对服从”在军队里被作为一种必需的畸形手段,但是如果要从这种服从里挖掘什么积极的意义,就像在《士兵突击》里,服从命令被一群有人格魅力的军官使用出来而产生一种正面的效果,那我除了破口大骂之外没什么好说的。

    最后我想说说我当年军训的时候,北航是个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军训非常正规和严格。训练的地方在大兴,刚开始多数人都适应不了这种毫无人性化的训练,但是待了一个月之后,大家宛如脱胎换骨般,感觉自己在里面学到了啥东西,对军营恋恋不舍起来,有些**学甚至对班长产生了感情。最后正式演练的时候,由于有军队领导来视察,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种集体的兴奋之中,都要抢夺胜利的红旗,然后他们戴着白手套一本正经地踢着正步经过主席台,领导们则点头嘉许。而我当时哮喘病犯了,待在宿舍,所以没能参与这样神圣的仪式,当时居然还十分地后悔。离开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当然我没有。我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这段回忆的结尾:在上车之前痛苦流涕的同学们,上了车之后冲教官拼命挥手,满脸悲伤的表情,然而车子在驶出了训练场之后,当大兴在身后渐渐远去,眼前出现了宽阔的高速公路,车厢里却发出了沸腾的欢呼。到了学校下车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给我带来的启示就是,人们可能在军队里获得某种使命感和认同感,以及服从时带来的信任或者训练中自我的升华,他们有时候甚至会感谢这段被命令被安排没有自我的生活,就像有些人会感谢“文革”,回忆**燃烧的岁月,但没有多少人会真的热爱这种生活,他们最热爱的,还是自由。当然也有很多人还想回到这样的生活中去,这些人里面有些只是为了缅怀重温,跟自己消逝的青春再打个招呼,而有些人是真的想回去。对于后面这种人,我恶毒地希望他们统统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