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莳兰在幽渚(4)(2/2)

:“曾犯嗔否。”

    答:“曾犯。怪他道蕴敲枯砚,薄彼崔徽扑玉钗。”

    问:“曾犯痴否。”

    答:“曾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

    师曰:“善哉!子所犯者,独绮语一戒耳。”遂与之戒,名曰“智断”。

    善哉,割爱第一。

    红尘里,却宁愿是那个糊涂物,千难万险,就是不断。

    小鸾向心理佛,归引极乐,也许永远不再入这轮回,然而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也许还有根线,纺织间嘎然而断,牵出由头来,那绝世小鸾,再次下凡。

    小鸾留下了一方砚台,是舅父沈自炳所送,此砚长三寸、宽二寸,厚半寸有奇,面有犀纹,形状腰圆,砚池宛若一弯柳眉,故称眉子砚。

    小鸾诗书画俱佳,审美情趣不同一般,得此砚,欢喜异常,写了两首七绝镌于砚背。

    天宝繁华事已陈,成都画手样能新。

    如今只学初三月,怕有诗人说小颦。

    素袖轻笼金鸭烟,明窗小几展吴笺。

    开春一砚樱桃雨,润到清琴弟几弦。

    这离了主人的砚,一直被收在舒香阁,几年后,明朝灭亡,叶家外出流亡,眉子砚从此失去踪迹,下落不明。

    百年之后,眉子砚在西子湖畔露面,后又传到广东陶公子手中,他视之如宝,到处炫耀,果然是难得,好比解语佳人在侧,可喧哗之后又归于寂静,眉子砚悄悄地没了声息。

    又过了百年,读书人王寿迈在袁浦的旧货摊上看到一方老砚,回去后一番清理,赫然就是《午梦堂全集》中的眉子砚,他立刻将自己的书房改名为砚缘斋,六年后天子下诏调他去小鸾的故乡为官,为了妥善保管这方砚,他专门放进了朋友家的藏砚楼,岂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藏砚楼突燃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眉子砚又一次神秘失踪。

    街坊间流传,这是徐家人的苦肉计,只不过是想占为己有,越是懂砚爱砚的人,才越会忍不住下手。

    一转眼,又一个百年过去,隐隐现现的眉子砚不知会以怎样的方式现身江湖,它一定会再次出现,也许还有小鸾,还有重情重意的公子牵着她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