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1.面子问题(1/2)

    11.面子问题

    文_刘刚

    中国人爱面子是天下闻名的,然而“面子”究竟为何物,为什么要爱它,以及它有哪些好处等等,我们却不甚了了。哲学家说:“人们追求的往往是自己并未理解的。”换言之,如果我们理解了它,才能决定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它。

    “面子”的本义是指人的脸皮。脸是人体形象至关重要的部位,是人们观察评判相貌的中心环节,理应引起重视。因此脸是每天必定要洗的,洗过之后再照镜子,调查研究一番;有人还要化妆整容,其认真的程度不下于各地修造标志性建筑。大概由于脸皮处于脸的表层,在美学上尤为重要,所以就造出“面子”这个词语,特别地指示出来吧。

    清代的吴修龄在《围炉诗话》中记载了一件事,说是苏州有个叫“王阿奶”的老太太死了,出殡的队伍前面举着“铭旌”,上头赫然书写着的是:“皇明少师文渊阁大学士申公间壁王阿奶之灵柩。”所谓“少师”就是副宰相,官居一品,“文渊阁大学士”是文职最高的荣誉头衔,“少师”而至于“文渊阁大学士”,申公之显赫自不待言。王阿奶其人,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市井小民,但既然有幸住在申公间壁,那个“面子”就放大了八千倍,这个葬礼的风光和荣耀就绝非寻常人等所能比的了。

    爱面子通常要分两步走,一是自己“要面子”,二是人家“给面子”。比如上述王阿奶(准确地说是王阿奶的亲属),首先是把隔壁的面子拿来,戴在自家脸上,然后就看申公给不给这个面子了。王阿奶有福啊,人家这个面子还是给了的,假如碰到吝啬的家伙,不仅不肯给面子,还要发起侵犯名誉权的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其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结果面子丢尽不说,喧嚣一时的葬礼上收取的礼金大概还不够赔偿的吧。

    爱面子似乎是为了好看,是追求公众形象的美观。于是,有人就把面子等同于自尊心,甚至虚荣心了。然而这只是浅显的理解,往深里看,面子是可以给人带来实际利益的。《水浒传》里边的宋江,在江湖上总是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其奥妙就在于宋江的面子特别大,人们(尤其是那些要杀他砍他的人们)一听到他的名字,立马就换了一副嘴脸,化敌为友,往往还“纳头便拜”。宋江有“及时雨”和“呼保义”两张大面子,“及时雨”就是仗义疏财救助那些陷入困境者,“呼保义”则是接纳四方好汉共同创业。这两张面子能够让人受益匪浅哩,给谁谁就发达了。根据中国礼尚往来的原则,江湖人士也就齐心合力地维护宋江的大面子了。

    然而实际利益还不是面子最为核心的本质,面子的核心本质是“权力”。面子大,说话就有分量;说话有分量,人们就听从;人们听从,就有了权威。当然,面子的权威是所谓“非正规的权力”,不过它并不完全游离于权力体系之外,正规的权力每每得依靠它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西方学者韦伯把权威分成三种类型:“传统型”,主要通过世袭获取;“法理型”,主要通过选举获取;“个人魅力型”,主要通过人格的力量获取。面子的权威属于“个人魅力型”。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