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推荐人,贵姓?(2/2)

慰我们说:“这就跟两个人处对象一样,得找个媒人,什么时候下聘礼、办婚礼,都得让媒人去说。”

    我们不同意,反驳说:“为什么一定要媒人?书上不是说提倡自由恋爱吗?”

    老师想了一会儿,说:“你们想啊,要是没有媒人,等以后你们两口子吵架了怎么办?找谁去?”

    我们被问住了,继而大笑。

    从那时起,“介绍人”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印象,就是当双方出现矛盾时,中间还有个介绍人可以调解,或是作为双方的靶子,因为我们是相信你这个介绍人才走到一起的,出了事自然该你负一部分责任。

    我不知道我的这个观点是否适用于其他的领域,比如职场。当一个领导要提拔新人,在对他们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肯定会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这时候有一个说话很有分量的人重点推荐了某个人,那领导多半也会优先考虑这个被推荐的人。这里面除了对推荐人的信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里面,就是这个人是你推荐的,等以后万一出了差错,你要负很大责任。我不敢说这个因素在整个事件中占多大比重,但至少是存在的。

    应该说,有了推荐人,选拔人才的工作会变得简单得多,领导不必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只要听听推荐人的意见就差不多了。但同时也给领导出了一个难题——谁能保证推荐人没有私心?

    春秋时的一个故事就很值得我们思考。

    齐桓公时代,齐国招贤纳士,很多有才能的人都纷纷来为齐桓公效力。这天,又来了一个人,对齐桓公说,以我的才能,你应该让我做大官,给我一千钟的俸禄。齐桓公心想,我又不了解你,凭什么一见面就给你这么大的官?不行,我得先问问相国。

    齐桓公把相国管仲请来,问他该怎么办。管仲恰巧很了解这个人,认为他完全配得上这个官职,就对齐桓公点了点头。

    如果是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有管仲这样的大人物保荐自己,肯定会感激得涕泗横流,从此把管仲视为人生路上的导师。但这个人却不这么想。当齐桓公笑眯眯地宣布可以满足他的要求时,那人却扭头就走。齐桓公连忙让人把他拉回来,问他怎么回事,自己满足了他的要求为什么还要走?那人道:“因为听信别人的意见用人的人,等不用的时候,多半也是因为听信了他人的意见,所以,我不干了!”

    这个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也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但他说的这段话却很值得深思。这样的事,我们见过的并不少。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新婚的妻子正在旁边拖地,我问她:“我们俩没有媒人,要是以后闹矛盾了,该怪谁?”妻子提着拖把冲过来作威胁状:“谁都不怪,就怪你!”

    我突然想给20年前的小学老师打个电话,告诉他我谁都不怪,就算是不好的事,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