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这个时代的爱与痛 > 18.“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18.“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2/2)

有了很高的期望,但当他们走向社会,却发现学历和知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相应的优势。当压力和失落感使他们无路可走时,来自工作或感情的一次偶然刺激就可能造成轻生的悲剧。

    第二天,我们找到一幢男女混合的公寓。这幢公寓布局混乱,初来乍到,有点找不着北。楼道很脏,公共卫生间发出难闻的气味。宿舍的门都破得很,有的甚至都没有锁,门上应当装锁的位置是一个个大窟窿,站在走廊里,可以清晰地窥探到屋内的情形。

    随后,我遇到了张鹏。他是一位瘦瘦小小的男生,看上去更像一个孩子。张鹏宿舍里的家具很简单:两张上下铺的床,一个小桌子,房间很小,但由于家具不多,所以不显得拥挤。同住的3位男生都很热情,交谈中,我得知他们4个人中有3人毕业于同一个大学的同一个班,但是现在3个人的收入却有很大的差别。上铺的孙宇一个月只有八百多块钱的工资,每天的工作量却非常大。也许应了“人穷志短”这句俗语,孙宇话很少,底气也不足。他觉得自己每个月的收入还比较符合自己的预期,但希望以后的日子能逐渐好起来。

    当我问及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苦笑道:“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爹娘务农,生活非常勉强。在这个城市里,我没钱没关系,也不是人中龙凤,只好做个弱势群体了。”

    我问道:“在北京和家乡之间,你们为什么选择北京?”

    男生们不屑地回答:“回家?我们家都是农村的,哪儿找工作去?”“农村提供的就业机会特别少。我们学的是保险专业,我现在做的是车损鉴定,北京的需求大。”“回农村能做什么?种地啊?我们上的都是二流大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省城,这文凭都没有任何优势,不如破釜沉舟,在北京拼下去了!”

    从他们的身上,我真实地触摸到了传说中的“马太效应”。我的14个访谈对象只有一个来自城镇,只有一个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没有过硬的家庭条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背景。“多的就要给你更多,少的就把你剥夺掉”,整个社会机制之中,他们的家庭背景成了他们起点上的软肋。他们中有的人从小就默默地奋斗,但这些奋斗却不能换来百分之百的果实。

    注:本文出自《蚁族》(廉思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