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6.孔子和蛋糕(1/2)

    6.孔子和蛋糕

    文_亢霖

    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但这只是针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总有极少数人,会在死后开始他们的第二次生命。相对于生前可能的郁郁不得志,这后一次生命往往更加辉煌,辉煌到改变了众人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的生存性格。

    按照这个逻辑,孔子已经高寿两千五百来岁,他生前的敌人和朋友都在千年尘埃中被遗忘了,他的生命却还在大放光彩。他的事业和声名在他自己所无法想象的广阔空间和悠长时间里流传扩展。自视为孔子后继者的不只有中华民族,还包括了所谓大中华文化圈里的其他成员。在这个“圈”里,我们这个孔子故国的人与喜欢和讨厌的人一起分享着孔子,还按照各自的体验解释孔子至今绵绵无绝期的生命。中国如今在海外开设的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这并非因为孔子真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人士,而是因为孔子能聚拢起最大的文化认同感。在全球化和数码科技的时代,孔子是个实力和潜力俱强的超级品牌。有人说了一句孔子在推广中国方面顶不上章子怡,遭到口诛笔伐。其实,在洋人眼里,章子怡俊秀的面孔和狡黠的瞳仁里有孔子,李安“挑战地球引力”的电影画面里有孔子,姚明的大高个和憨实笑容里也有孔子。生前失意的知识分子孔丘确实代表了中国,正像代表德国的是歌德,而不是希特勒一样。

    孔子存在着,不仅在被称为“孔老二”的年代,也不仅是在明星女教授在电视里大侃《论语》心得的时候。我请来自深圳的老同学去吃烤鸭时,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对单位和国家空发议论时,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回到兰州老家,在滨河路上驻足观看黄河时,孔子说,逝者如斯夫。

    孔子并不是个过去和远方只让人看到背影的人,他甚至留下了手机号码和MSN地址,随时准备和所有人聊天。在孔子肉身陨灭的两千多年里,他唯一而坚实的存在方式,是语言。

    但孔子这个超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简洁有力的美文,而是他留下的规则。简而言之,孔子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是他建立了一套被后世普遍接受的伦理观念,并以伦理为核心,规范出整个社会所有人的相处方式和行为准则。孔子的规则所瞄准的目标,无论被多少华丽的辞藻所包装,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孔子要回答的,是如何来分蛋糕。

    在农业社会里,无论经历多少风云变幻,土地的数量相对恒定,也决定了天下财富总是大致不变,也就是说,蛋糕始终只有那么大,所要决定和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蛋糕如何分的问题。在这个最根本的财富大背景下,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等级划分方法和“各安其位”的主张,无论在今天看来如何有悖于人人平等的人权观念,却在漫长的历史中最有效地维持住了经济和社会秩序。因为无论蛋糕如何分,一块固定的蛋糕如果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