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55.青 花(2/2)

。我更喜欢这一时期出土的一些民窑青花。有一次去陕西省博物馆,看到一款民窑青花,仿佛闺中少女,清丽明媚,简约中看得到那超尘的气质,是那般让人心动……

    而那个叫朱瞻基的男人,虽然没有治国的本事,却很有艺术天分。在他1426年登基定国号宣德之后,中国的青花艺术达到了巅峰。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麻离青被揉进了颜料里,一件件美到极致的青花流传到世界各地,以它的素净高雅征服了整个世界——放在金碧辉煌的大堂,不嫌小气;放在小户人家的寒舍,蓬荜生辉。

    从明朝晚期开始,青花瓷逐步吸收了一些国画的绘画技法,胎质较以前更为细腻致密。把国画和书法融于青花,这是倾城的绝配——倾城女子,总需要一个极品男子来配,那青花是绝色的佳人,干净飘逸,总得要中国最典雅隽秀的书法、最打动人心的山水来配吧?

    而我最喜爱的,还是一种最简单的叫缠枝莲的图案。去年秋天,我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第一次看到了“缠枝莲”三个字。它们枝枝蔓蔓地缠绕着,以青色缠绵于那瓷里,如此与青花相辅相成,空灵着,唯美着。

    是谁惹了青花的心,让她再也忍不住,一问再问:“你到底等了我多少年?”

    听周杰伦的《青花瓷》,毋宁说是在品方文山的歌词:“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初妆”二字多**——我等了你千年,而你只着青衣出现,一张嘴,吐出莲花瓣瓣。你宁静淡泊的样子恰似青花,是宣德年间最珍贵的青花吧!“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总似隔岸观火,但为了这美,我会寻了又寻,走了又走,哪怕十年八年,哪怕千年万年!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如果值得,一定要等。记得无聊夏日,我看央视教育频道的《台北故宫》,看到了宣德年间的青花,一下子惊住,那仿佛等了我几百年的青花,就那样端然地美着——我在这端,它在那端。“隔江千万里……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这伏笔真大,大到一见倾心。

    我知道,有一笔浓墨重彩的青花,深深地烙在了心里。而我臣服于命运的安排,把这朵青花永远放在心的最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