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45.记得那年三月三(1)

45.记得那年三月三(1)(2/2)

    相传,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公输班(鲁班)用木料做了一只大木鸢,亲自乘上去,侦察宋国城池的布防情况,于是留下了“公输班做木鸢以窥宋城”之说。又相传,楚汉相争垓下时,韩信用牛皮做了一只大皮鸢,命三个笛手乘上去,在楚军头顶高奏楚乐,配合着汉军高唱楚歌,瓦解了楚军的斗志。——原来,“风筝”曾经是军事器械!

    至唐代,风筝开始成为了玩具。英姿天纵的李隆基亲临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赏一只叫“八仙过海”的风筝飞天。

    风筝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询刍录》记载,五代时的霸州刺史李邺用纸做了一只纸鸢,引线乘风嬉戏于大地上,他还在上面安装了竹哨,大风钻进竹哨里,发出像筝一样的声音,“风筝”“风筝”,从此就叫开了。

    至北宋,才情非凡的赵佶也钟情风筝,宫中常有风筝飞天,也常落到宫外,据《宣和风筝谱》记载:“禁中放纸鸢,落人间。”

    至明代,风筝春秋鼎盛,如日中天,是百姓极喜欢的寻常玩物。那时,有一位著名画家叫徐渭,他一生爱画风筝画,爱作风筝诗。

    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当了山东潍坊的知县。潍坊一带,正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郑板桥身负“诗、书、画”三绝,他教给潍坊的风筝艺人“彩”绘风筝,为风筝的美化做出很大贡献。同在清代,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此人,竟然也是中国历史上对风筝最内行的人,他,就是曹雪芹。曹雪芹酷爱扎风筝,他扎的美人风筝挂在门厅里曾被来客误以为真的美人站在那里。曹雪芹还卖风筝接济友人,还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风筝艺术的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他在《红楼梦》里多处写到了放风筝的场面、风筝诗句、风筝灯谜等,他被后人称为“风筝大师”“风筝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