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闲情偶寄 > 授曲第三(2)

授曲第三(2)(2/2)

出口者也;下一字即为字尾,收音者也;但不及余音之一字耳。无此上下二字,切不出中间一字,其为天造地设可知。此理不明,如何唱曲?出口一错,即差谬到底,唱此字而讹嗡字,可使知音者听乎?故教曲必先审音。即使不能尽解,亦须讲明此义,使知字有头尾以及余音,则不敢轻易开口,每字必询,久之自能惯熟。“曲有误,周郎顾。”苟明此道,即遇最刻之周郎,亦不能拂情而左顾矣。

    字头、字尾及余音,皆为慢曲而设,一字一板或一字数板者,皆不可无。其快板曲,止有正音,不及头尾。

    缓音长曲之字,若无头尾,非止不合韵,唱者亦大费精神,但看青衿赞礼之法,即知之矣。“拜”、“兴”二字皆属长音。“拜”字出口以至收音,必俟其人揖毕而跪,跪毕而拜,为时甚久。若止唱一“拜”字到底,则其音一泄而尽,不当歇而不得不歇,失傧相之体矣。得其窍者,以“不”“爱”二字代之。“不”乃“拜”之头,“爱”乃“拜”之尾,中间恰好是一“拜”字。以一字而延数晷,则气力不足;分为三字,即有余矣。“兴”字亦然,以“希”“因”二字代之。赞礼且然,况于唱曲?婉譬曲喻,以至于此,总出一片苦心。审乐诸公,定须怜我。

    字头、字尾及余音,皆须隐而不现,使听者闻之,但有其音,并无其字,始称善用头尾者;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

    【译文】

    调配平、仄音,辨别阴、阳调,是学戏曲的人首先要做的两件事情。然而世上知道怎么做这两件事的的戏童,一百个人中也找不到一两个。他们不过是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照葫芦画瓢,只要师傅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他们就可以习以为常,而觉察不出什么,这样也可以混一辈子。只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它比调配平仄、辨别阴阳更难一些,又不能因为它难而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出口”和“收音”两个诀窍。

    世上有一个字,就会有一个字的字头,这就是所谓的“出口”;有一个字,就会有这个字的字尾,那就是所谓的“收音”。结尾的后面还有余音,收完了这个字的音,才算发完了这个字音。比如**和姓萧中的“箫”字,本来的音为“箫”,但出口的字头和收音的字尾,并不是“箫”。如果出口的字头念“箫”,收音的字尾也念“箫”,其中间一段的正音并不是“箫”,而是另外一个字音了。而且,倘若出口就是“箫”,那么“箫”字的声音一发就结束,缓慢的曲子,怎么能接下一板呢?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字作它的字头,用作出口;要有一个字作它的字尾,用来收音;还要有一个字作它的余音,以备煞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