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熨 斗(2/2)



    至唐朝时,由于国力强盛,人民富足,非常讲究穿衣打扮,熨斗熨衣开始流行,熨斗才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熨斗也有很多改进,如:长柄改为空心短柄,加木把手,底部也改为平底。少见的仁熨斗也出现在唐朝。唐代出现了很多关于熨斗的诗画,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资料。如诗人王建的《宫调》诗,描写了宫人熨烫御衣的情形,“每夜停灯熨御衣,银薰龙里火霏霏。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君王的衣服是御衣,天天要熨以保持龙威,朝官的朝衣也须挺贴,才显官仪。

    明清由于年代较近,民间流传很多明清熨斗。流传的熨斗多为铜制,底部异常平滑,口部椭圆,也有的呈舀水的勺子状,使用更加方便。就连《红楼梦》中也有熨斗出现。如贾宝玉《芙蓉女儿诔》:“抛残绣线,银笺彩缕谁裁;折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说明熨斗对于家居生活的重要。

    相对于中国,西方使用熨斗的历史就晚了许多。在约公元16世纪荷兰裁缝才开始使用空心盒型铁制大熨斗。之后的一百多年虽然都在发展,但并没有大的突破,1882年6月6日,美国人亨利·西利发明了现代电熨斗。由于电还没有进入普通家庭,因此无法推广。直到1926年实用的蒸汽电熨斗才进入普通老百姓家里。

    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恒温熨斗,喷雾蒸汽电熨斗等等,熨斗呈现出便利化、实用化、安全化等特点,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家居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