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伞(2/2)

丝绸制成,价格不菲,一般百姓难以买起,雨天只能戴斗笠或披蓑衣。随着纸的发明,到汉代后,人们开始采用较为廉价的涂上桐油的纸来制伞面。伞开始走向民间。约在唐宋时,纸制油伞开始普及民间。到清代,出现了精工彩绘的花伞。到20世30年代,中国人又首次发明了折叠伞。

    在中国,伞常被看作地位的象征。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如皇帝用红伞和黄伞,而百姓则用蓝色伞。到宋朝,伞越来越普及,伞也做得越来越漂亮。

    中国伞在唐代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国家,18世纪中叶传入欧洲。1733年,巴黎人开始用油布做伞面,制成油布伞。

    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法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发明弧形钢质伞骨,并取得专利权。这种能收紧的伞骨,使伞更便于携带。从此,伞成为英国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据说当时有此说,英国人的象征——约翰牛就手中拿着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