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化学武器(2/2)

朝军队曾用“催泪弹”镇压农民起义军。

    在火药发明并迅速用于战争之后,为了获得更大杀伤力,有人尝试把各种药物掺杂在火药之中,以便在火药爆炸时,它们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的烟雾。这种炮弹叫“粪弹”,可称得上现代意义的化学武器的先驱。

    归纳来说,中国人的化学武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粪弹,它是“毒气弹”的雏形,是一种混有某些致命毒物的炸弹。椰后会在敌军内部四处弥漫浓厚的、具有恶臭烟云。

    其二是飞砂弹,它是将一管混有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等物质的火药,放在陶罐里。把这种武器从城墙上扔下去,随即炸开,致命毒物四散。

    其三是“催泪弹”,公元2世纪中国人便使用催泪弹,它所产生的烟雾很快地使人泪如泉涌。

    中国古代化学武器的发达与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对各种药性了解比较透彻有关,例如海豚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会使人们的声音嘶哑,而有些毒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使人们肌肉腐烂直至露出白骨等。

    在14世纪末,中国人在战争中使用的化学武器开始传入欧洲各国,很快得到仿制。1500年,达·芬奇就曾设想用硫化物和动物的毒汁制成炮弹。

    自一战后,慑于交战双方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两败俱伤的可怕情景,国际公约严明禁止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因此,尽管二战时德国法西斯极其凶残,但他们没有再将化学武器用于战场。

    而在近代,虽然中国是化学武器的故乡,但在历次反侵略的战争中,从未使用过化学武器。只有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曾在二战中研制了大量化学武器,并在战场上使用它们。二战后,仍有大量化学武器未被摧毁,存留在我国东北境内,时不时冒出毒害我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