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弓形拱桥(2/2)

妙,楞平跕斫,方版促郁。……又详乎叉插骈坒,磨砻致密,千百象一。……两崖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随怀山而固护焉。夫非深智远虑,莫能创是。”铭文说明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李春,而且桥的独特设计一直被后代所称赞,比如唐代文人就赞美赵州桥如“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赵州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创新之处有两点:首先,赵州桥改变了古代拱桥的半圆形拱的传统,而采用圆弧拱即弓形拱的形式。弓形拱跨度较大。可以适用于较宽的河流,并且桥面的坡度也相对减小,更加方便行人行走和车马通行。其次赵州桥在大拱上端还增加了两个小拱,又称为“敝肩拱”,改变了以前桥实行的“实肩拱”形式。这种形式增加了美感,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桥的重量,增强了泄洪能力,增加了桥的安全性。

    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弓形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也是现存最早、最完美的弓形拱桥。

    自赵州桥以后,弓形拱桥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完美,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更是被世人赞叹。到今天,中国古老的弓形拱桥还在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是被世人赞叹!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介绍了很多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弓形拱桥的原理,于是欧洲人才开始广泛建造弓形拱桥,比如法国罗纳河上的胜埃斯普里桥。

    弓形拱桥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独一无二的。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卓越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