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深井钻探(2/2)

便又经济,真是一举多得。可以这么推断,天然气就是人们在深井探盐中,伴随制盐业同步发展起来的。要开凿深井就必须有优良的钻井设备。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钻头,所幸的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品,到汉代钢也出现了,这对改良钻头带来很大便利。第二个要解决的难题是动力,毕竟井越深,所需的动力越大。这也难不倒聪明的古人,因为他们早就用上了杠杆原理。利用杠杆,人们很轻松地将钻头抬起,然后狠狠砸下去,他们所做的只需在另一端跳上跳下,如此简单而已。

    钻井所用来提升钻头的缆索是竹缆,在讲《吊桥》一文时,就讲过它的抗接强度远超麻绳,与现代某些钢索相当。而且竹子的柔韧性很好,可以十分方便地绕在钻头提升轮上。当然,竹缆还有第三个优点,就是水湿后它的强度增加,而麻绳却相反。有人已经指出,古代欧洲人之所以在开发深井钻探技术上没有取得成功,其原因就是欧洲不存在类似于竹子的材料。

    该说钻头了。古人的钻头有两种,一大一小,大钻头长达3米、重达140千克,主要用来冲击岩石;小钻头不到1米长,重量也只有几十千克,主要用来扩大大钻头钻的孔。

    在钻井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如何把几十米深的碎石、泥浆提上来。其方法是利用双动式活塞风箱蚊,通过中空的竹竿将碎石和泥浆抽上来。

    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中国的钻井技术不断获得突破,不论是用于取盐水还是天然气,中国的钻井越来越深。据资料记载,在清乾隆年间,四川的自贡就有许多深达530米的天然气井,至于深达300丈的井也常常出现,最深的记录达到480丈。

    直到17世纪,欧洲才开始了解中国的深井钻探技术。而将深井钻探技术完整系统地介绍到欧洲已是1828年后的事了。一位叫英贝尔的法国传教士,向法国科学院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了他亲眼看到中国人用周长10多米的轮子,转动50圈后,才提取一桶盐水,由此可见盐井足有600多米深。一位法国科学家不相信他的描述。为此,法国工程师巴德依中国人的方法,于1834年成功地钻出了盐井,1841年后又开凿了油井。随后在1859年,美国上校德莱克也用中国的竹缆方法,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湾开凿了美国的第一口油井。

    到了20世纪初,中国的深井钻探技术已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同,为现代石油工业的飞跃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完全可以这么说,现代石油工业是建立在比西方领先1900年的中国深井钻探技术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