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小城记事(4)(1/2)

    小城记事(4)

    本来外地人在这里的生意就难做,何况是个这么标新立异的,老一辈接受不了,即使年轻一点的,也没人敢去,因此一连两个月,她一单生意都没拉到。

    即使她当时来的时候如何有信心和**,但是每天的租金和水电费都是烧钱,一连两个月没有收入,她也坐不住了,开始有了行动,在自己的店门口竖了块牌子:免费理发。但她这一招很多外地人早用过了,那些卖米的卖衣服的人精得很哪,什么一折三折的我们也见过一些,因此她的生意还是没有起色。

    最后她的店总算迎来了第一个顾客,不是别人,就是三子。

    那天三子去她店的时候街坊邻居都表示不理解,因为英姨人好,有些老太婆就自顾自地说可能是英姨看大家都是同行,姑娘年纪又小,不忍心看她活不下去,便让三子去帮她一把。我不知道她们的猜测是真是假,但我知道三子去阿芳那里并不是件他自己不愿意的事,如果是他自己不愿意甭管英姨怎样让他去他都不会去的。

    三子的思想和他的样子一样,都比较不同常人。

    他标新立异,不喜欢平庸,也许是外国人的基因在作怪,他对新潮事物接受得特别快,他早已厌倦了在自己母亲手里剪发,阿芳的出现是为他的反叛找了一个发泄口,从那以后他就只去阿芳那里剪头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自从有三子去她那里剪了个头后,城里一些小年轻儿就按捺不住了,他们看着三子的头发,跟他们看见的那些明星的一样,非常新潮,因此也开始光顾阿芳的店。虽然说理个怪异的发型免不了被大人们说一顿,但因为这样的发型让他们在姑娘中间更受欢迎,因此都不去管家里老古董的什么话了。

    理发的人多了,虽然说阿芳没赚到多少钱,但至少活下去是不成问题了,因此也打消了放弃的念头,继续把她的美发沙龙做着。

    我照常去英姨的店,她的店十几年来都是那么干净整洁,一样的布局,一样的收音机,一样的歌,总是一首《甜蜜蜜》。她还袒厌,有时剪头发时还会哼上一段,要说有变化的就是给客人系在脖子上的围巾了,每年都换新的样式,所有的围巾都是她自己动手做的,一针一线缝得密密实实,搁在脖子上一点也不痒。

    诉剪头发边问着我话:“阿贵,你和桑莲都好吧。”

    我连连说好。

    她似乎有话要说又不好意思开口,试探着问:“姨问你个事儿啊。”

    我说:“英姨,有事你就直说吧。”

    看见我问得这么直白,她似乎更不好意思:“你看,你都结婚一年了,你看,你周围有没有合适的姑娘介绍一下给我们家三子啊。”

    我一听就明白了,她是在想三子的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