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生缘会,一夕修成(1/2)

    三生缘会,一夕修成

    题僧壁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唐?李商隐

    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活着,心灵都要有所依托,否则人生将索然无味。有人喜静,将心灵托付给明月静水;有人喜闹,将心灵放逐至清风海浪;有人情深,将一生都沉浸在情爱里,为不能掌控的聚散,做着疲惫的心伤;有人情浅,游走在红尘的风景里,永远都那么风轻云淡。释、道、儒是一种人生信仰,每个人亦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去与之结缘。尽管如此,我们依旧是尘世里一株风中摇摆的莲,每一天都在沉迷,每一天都有如梦醒。

    每当下雨的夜晚,我总会想起李商隐的那句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像是一场秋天里浪漫又伤感的情事,在夜雨的迷蒙中,期待有那么一天,可以携手共剪西窗红烛。又或者焚香抚弦时,会记起那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仿佛倾注了无限的感思在琴弦上,过往流走的华年,在记忆中回旋。在我印象里,李商隐是一位写《无题》的爱情诗人,连同他的《燕台诗》、《锦瑟》都成为后人用心捧读的篇章。是他将晚唐逐渐没落的诗风再一次推向了高峰,他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偶然读到李商隐一首参禅的诗,不禁想问,情思婉转的李商隐,几时放下了缠绵情意,回归清净的心田,和高僧一起参禅悟道了?心似莲花,当一个人的心向往清净,就会渐渐地止住妄想与追求,不被**所支配。一直说过,世间万物皆有佛性,只是隐藏得很深,倘若不去发觉,甚至会封存一生。作为一个诗人,他的灵性与悟性自是比寻常人要高,李商隐的情诗,虽无说禅,亦隐透出禅意。在唐代,比起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他并不是一个与禅深深相系的人,可他与佛亦结下不解的缘分。

    禅有如黑夜里点燃的一盏灯,有如风雪之地生起的一盆炉火,有如漫漫沙漠里出现的一方水域。它像是一艘在红尘中平静航行的法船,载着需要拯救的芸芸众生,一路普度向前。陷入情网的李商隐,沉没在宦海的李商隐,他亦需要坐上这艘法船,带他远离纷欲,减轻苦闷。他一生为情所困,为名所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虽以高才写出锦绣诗篇,却不能与至爱相依相伴,同样要尝尽聚散悲欢。虽有济世之心,却被牵累在政治旋涡里,不得解脱。

    诗书可以道尽衷肠,亦会令他情思沉陷。李商隐需要做的是一朵红尘中的莲花,可以自由开放,不惧淤泥,无牵无挂,做一个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