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小闲事 > 二十七 发牢骚的鲁迅先生

二十七 发牢骚的鲁迅先生(2/2)

尾稀释自己的不忿:“今天大风,仍为吃饭而奔忙;又是礼拜,陪了半天客,无聊得头昏眼花了,所以心绪不大好,发了一通牢骚,望勿以为虑,静一静又会好的。”

    的确是这样的,静了一静之后,翻出手边一封没有拆开的信,是《语丝》杂志的催稿信迹鲁迅便将他和许广平以及李小峰等人的通信整理了一下,整理完了,觉得心情有些通畅。有一个温存的女人在遥远的地方充当听众,可以定期地将内心里的琐碎及并不尊严的想法倾诉给她,甚至还能获得鼓励和包容,这是好的。

    给许广平写信的时候,林语堂刚好来打听广州中山大学的情形。鲁迅便把孙伏园叫了来,三个人说到兴奋处,建议林语堂辞职,几人一起去中山大学。然而,林语堂想了一下,拒绝了,说:“我来时提出条件,学校一一允许,怎能忽然不干呢?”

    这一点在《两地书》的原信中鲁迅写得清楚得很,我特地翻出来,摘录如下:“他之不能活动,而必须在此,似与太太很有关系,太太之父在鼓浪屿,其兄在此为校医,玉堂之来,闻系彼力荐,今玉堂之二兄一弟,亦俱在校,大有生根之概,自然不能动弹了。”

    林语堂要在厦门大学生根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林语堂的老婆、哥哥、弟弟,弟媳等等一众人马皆在厦门大学效力,再加上黄坚之类较为亲善他的一些朋友也在这里谋生,所以,他心已决。而鲁迅不行,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境况非常孤单,除了几个左翼的学生以及孙伏园等一小众人外,多数同事都有现代评论派背景。

    这个时间,本来以为可以去广州和许广平聚会了,却不知广州中山大学也有了变故,牢骚也有了源泉。孙伏园从中山大学回厦门,这一次是确定要离开了,所以要把行李和书籍带走。他给鲁迅带回了一封信,写信的人叫做李遇安。因为许广平在信中曾经说此人老实,所以鲁迅便把他的“老实”给揭开了。李遇安在信里的态度很是模糊,因为之前他曾经写信给鲁迅说明他在广州无人相识,要鲁迅帮助。然而,当鲁迅热情地介绍朋友给他的时候,他却在广州找到了创造社的诸君,又在中山大学谋了一份速记员的工作。让鲁迅最为反感的是,李遇安竟然和曾经与鲁迅对骂过的黎锦明混在了一起。于是,鲁迅在信中写道:“我这几天忽而对于到广州教书的事,很有些踌躇了,恐怕情形会和在北京时相像,厦门当然难以久留,此外也无处可走,实在有些焦躁。我其实还敢站在前线上,但发现称为‘同道’的暗中将我作傀儡或从背后枪击我,却比被敌人所伤更其悲哀。我的生命,碎割在给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陪坐这些事情上者,已经很不少,而有些人因此竟以主子自居,稍不合意,就责难纷起,我此后颇想不再蹈这覆辙了。忽又发起牢骚来,这回的牢骚似乎日子发得长一点,已经有两三天。但我想,明后天就要平复了,不要紧的。”

    恋爱,本来不应该如此地将自己的真性情原味地展现出来的,然而,在特定的语境里,恋爱让进入爱情语境的两个人彼此模仿甚至同化。若是恋爱中的一方在进行时修饰自己,甚而掩饰下自己的缺点,那么另一方也一定如此对待。同样,正因为在信里,许广平常常发一些牢骚,一会儿把鲁迅当作心理医生,倾诉苦衷;一会儿又把鲁迅当作学生,用以训斥;一会儿把鲁迅当作师长,用以崇拜;一会儿又把鲁迅当作知音,用以爱慕和疼惜。所以,鲁迅便也在信里放下了掩饰,一会儿把许广平当作兄长,用来关心和问候;一会儿把许广平当作学生,用来批评和教育;一会儿又把她当作HM,用来融化自己的固执。

    若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乐意听你发牢骚,并完全站在你的这一面鼓励你,那么,你一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