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前言(2/2)

的理由便是宗教性的,拯救世界万民的,而且无疑是赤诚的,并没有任何虚伪的因素。这个原动力使俄罗斯由一个城邦小国发展为地球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它的速度使人瞠目结舌,它的野心令人刮目相看,是因为它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如此纯净美妙的彼岸天国。

    一个无法转身看到自己背影的庞然大物,很难彻底地发现自身的辉煌和悲剧所在,更谈不上长久的持续,无论是彼得大帝,还是叶卡捷琳娜,或者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并不彻底,形西实东,及至20世纪,俄罗斯政治文化依然拘囿在东方的传统中。无论是政府上下级关系,对待俄罗斯国内其它少数民族的行为,对从盟共和国的态度,对待共产盟国的方式,无一例外。

    民族性格影响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反作用于民族性格,当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经历了荣辱变迁,斯大林的大清洗像剔除杂草一样草菅人命,赫鲁晓夫坦诚揭露斯大林的独裁后,却又用同样非民主的手段对付政治对手;当我们看到叶利钦频繁更换高官,仿佛在更换自家地里的玉米;当我们看到过去曾经空前庞大的苏联刹那间灰飞烟灭,以致如今的俄罗斯深陷泥潭奋力自救,这是民族命运,抑或是冥冥中的定数?

    走在红场上,踏着那一块块青石拼起的并不平整的地面,有许多历史沧桑的感受。这个曾经让人憧憬的地方,人们寄托过多少美好的期望,涌动过多少不息的**,闪烁过多少奋进的火焰;如今,那轰轰烈烈的场景都远去了,红色舞台已落下了帷幕,剩下的,只有历史的沉静和凝思。尽管岁月已远,但是中苏之间曾有的深厚友谊绝不会被遗忘,这个欧亚巨人与中国的恩怨纠缠,无论是**前的豁,还是红场上的墓碑,都深深地铭刻,任凭世界格局的不断卒,任凭国际关系的冷暖转换,任凭或虚或实的刀光剑影,都永不磨灭。

    走进俄罗斯,在迷离闪烁的城市景象里,在金碧辉煌的教堂中,在那些带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上,稍加留意,便可聆听到柴可夫斯基那《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的芭蕾舞旋律,可以感受到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诗韵,能够呼吸到高尔基那一篇篇文学巨著的墨香,但是因为语言不通,文化的交流便会被生硬地阻隔。没有语言这把金钥匙,即使朝夕相处,也无法溶入与你共处的另一个文化世界,聆袒到那个深沉厚重的民族的动人故事,感受不到他们的内心起伏和真情涌动。今日的俄罗斯,虽然民族文化归属问题似乎仍未完全解决,但许多迹象显示出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东方。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发展对俄关系时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冷战”思维,俄罗斯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外交等多方面表现出热切“东顾”的意愿,与蓬勃发展的东方国家迅速接近。而于今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又为其进一步强化与东方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借此契机,我们推出了这套俄罗斯书系——《欧亚巨人的极致风采——走进俄罗斯》,旨在引领国人走进这方并不完全熟悉的土地,与国与己,与人与己,借鉴之功,改进之用,皆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