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辛亥游录〔1〕(2/2)

    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线。已而益近,群舟动荡。

    倏及目前,高可四尺,中央如雪,近岸者挟泥而黄。有翁喟然曰:“黑哉潮头!”言已四顾。盖越俗以为观涛而见黑者有咎。然涛必挟泥,泥必不白,翁盖诅观者耳。观者得咎,于翁无利,而翁竟诅之矣。潮过雨霁,游步近郊,爰见芦荡中杂野菰,方作紫色华,得数本,芦叶伤肤,颇不易致。又得其大者一,欲移植之,然野菰托生芦根,一旦返土壤,不能自为养;必弗活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二年二月绍兴《越社丛刊》第一辑,借署“会稽周建人乔峰”。原无标点。

    辛亥,一九一一年。当时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采集植物标本。

    〔2〕 禹祠 夏禹的祠庙,在绍兴东南会稽山下。

    〔3〕 沏 刺的古字。

    〔4〕 新步 地名,在绍兴东北镜塘殿附近。

    〔5〕 武 我国古代一种计算距离的单位,一般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6〕 海州常山 马鞭草科的一种药用植物,通称“臭梧桐”。海州,即今江苏连云港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