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鲁迅学通史 > 一部通合的鲁迅学术史——评《中国鲁迅学通史》

一部通合的鲁迅学术史——评《中国鲁迅学通史》(1/2)

    [ 鲁道祥 2004年8月5日,阅读人数787人 ]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从五四时期至今日,是引起文坛乃至社会关注最多的作家。八十余年以来,对于鲁迅及其著作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学术争论始终不休,逐渐形成了一部底蕴深厚、意味隽永的鲁迅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上,张梦阳先生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在宏观描述和微观透视的纵横交错中,清晰地展示出八十余年鲁迅学术史的曲折脉络,并给予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爬梳、辨析和阐释,实现了鲁迅学学科形态的知性认识和理性反思的整合。

    《中国鲁迅学通史》从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凝聚点上淘洗、冶炼学术史料,并具有冷峻的兼容性和鲜明的开放性。张著上卷在宏观上通过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鲁迅价值与地位的各种认知理论加以梳理辨析和筛选,描述了着为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鲁迅学发展史。下卷就着重对鲁迅学研究的一些专题,对《野草》学史、阿Q学史、狂人学史、《故事新编》学史、杂文学史等主要专题学史进行学术梳理,对鲁迅学史中鲁迅本体与鲁迅映象的关系、学术哲学问题以及鲁迅学与二十世纪中国精神解放、思维变革的双向互动进行理性反思。宏观描述中撒网式地收集,难免遗漏了一些重要成果,未能将鲁迅研究成果中一些代表实质性进展的“点”清晰的“画”出学术链来。微观的梳理正好弥补了这一漏缺,显示了整体框架构思的新颖独到和书写路径的委婉多致。此外,对一些特别重要的个人学术成果以及最新出现的具代表性的一些青年学者及其文论,张著另列专章作者对其进行论述,并展望了今后鲁迅学的前景,体现出其兼容和开放的姿态。对鲁迅学术研究的不同学科、阵营、学派、学人对鲁迅的不同认识采取了客观公允的态度,张梦阳指出:鲁迅的思想本质与核心最精要之处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而鲁迅学的最精要之处就在于对这种反思进行再反思。这种理性反思是以“唯实”为标准的,所以在《中国鲁迅学通史》中连一些人对鲁迅的谩骂也写进去了。他认为,谩骂也要入史,第一个开骂或者骂出的一种类型的,都要如实入史,并且分析其根由、起因与背景。谩骂与异议一样,只要有其道理,都应该客观地摆出来,供人参考,鉴于当时历史情况复杂,尤其应慎重待之。在这一百八十万字的宏篇巨制中,张梦阳先生真正做到了信息翔实,锐意收集了丰富的鲁迅研究学术论著的资料,尽力做到无所遗漏,然后按照鲁迅学的方方面面和各个专题对论著资料进行分类,最后进行梳理脉络、辨析阐述,上升到学理化的高度。这是一项庞大而又艰辛的工程,我们在张著中看到的很多资料都是以当时原版的报刊、书籍为文献基础的,客观地再现了历史上对鲁迅的各种反响、评论、研究和异议,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书中再现,其中有许多文献资料还是作者首次使用的。为了完成这一百八十万字的巨著,张梦阳先生前后共耗去二十余年的光阴,可谓做到了呕心沥血!

    “一部鲁迅学史,其实就是一部‘鲁迅映象’与‘鲁迅本体’之间不断悖离又不断契合的历史”。写出这部《中国鲁迅学史》除了卓越的史识和理论水平,还需要多向性的多极化的思辨能力,张梦阳先生没有囿于单一化的图式思维和扼杀个性的规定性思维,而是本着学理化的精神,基于“鲁迅学史就是二十世纪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历史”这一贯穿全篇的全新视角,完成了对鲁迅学史的理性反思过程。学理精神的核心和重点在于必须全面地掌握自己所要研究地客观对象,对此进行层层渗透地比较、分析和综合,然后得出自己的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