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元曲精选 >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1/2)

    原文

    远城市人稠物穰①,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②,铲削去时官样③,演习会牧歌樵唱。老瓦盆边醉几场④,不撞入天罗地网⑤。

    达时务呼为俊杰⑥,弃功名岂是痴呆?脚不登王粲楼⑦,手莫弹冯讙铗⑧,赋归来竹篱茅舍。古今陶潜是一绝,为五斗腰肢倦折。[1]

    注释

    
  ①人稠物穰(rang):人口稠密,物品丰富。

    ②“熏陶”句:感染和陶冶成为老农民似的情性。野叟,野老,老农。

    ③时官样:时髦官员的模样,流行的官僚架势。

    ④老瓦盆边:粗陋的陶制酒器。这是元曲中习用的词语。

    ⑤天罗地网:喻法制森严、危机四伏,无法逃出官场中设置的陷阱。

    ⑥“达时务”句:《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固有俗语:“识世务者为俊杰。”达:通晓。

    ⑦王粲:汉未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西京丧乱,他避难荆州,投靠刘表,未被重用,于是作了一篇《登楼赋》抒发自己久客异乡,才能不得施展所产生的思想情绪,主旨仍是对功名的热衷。

    ⑧手莫弹冯讙铗:冯讙在孟尝君家里作客,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有了鱼,又说“出无车”;有了车,又说“无以为家”。他自然也是追求功名富贵的。

    译文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住在山水风光的乡村,不知不觉有了老头子的情怀,把当官的烙印都消除了,学会了民歌野曲,端着老瓦盆和几个农夫喝碗小酒,再也不投身那天罗地网的官场。发达了被人唤作俊杰,放弃了功名就要被叫做痴呆吗?不学那王粲登楼,冯讙弹琴,他们只是追求功名,辞官归隐竹篱茅舍,古今只有陶渊明是真俊杰,不为那五斗米折了腰。

    赏析

    
  首先,用喧器热闹的都市与清幽恬适的村庄比照(明比)。都市的富贵繁华,没有给予作者优越的舒适感,反而觉得自己像久在笼中的鸟,失去自由,失去乐趣,失去本性,而竹篱茅舍,环山傍水的宁静村庄,天然无雕饰,极具诱惑,人在这里可以无拘束无忧虑,心情舒畅地过着淳朴的生活,虽则“带月荷锄归”,不无辛苦,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