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讲台风采(1/2)

    刚到上海的那阵子,为了维持生计,林语堂到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早敲过了,林语堂才慢吞吞地来到教室。他带着一大包鼓鼓的东西,似乎要涨开了。

    学生们心里咯噔一下,小声地议论起来,“别是第一次课就要考试吧?”“怎么办,假期玩闹去了,压根没看书呢!”

    林语堂是过来人,一见那些学生的神情,心里就明白了。他轻叩了两下桌子,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慢条斯理地打开纸包,一层一层。学生的心都悬起来,伸长了脖子,看新先生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纸包里竟全是带壳的花生。

    语堂笑着朝学生扫视一番,剥了一个,丢进嘴里,边咀嚼,边开口了,“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说的是英语,很慢,口音地道。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越发地糊涂了。

    林语堂拿着花生绕教室走了一圈,“请吃!请吃!”他博闻强记,一圈下来,班上的同学就认得了七八成。

    学生并不真敢吃,大部分只是意思性地拿了一两个。

    语堂不理会这些,话锋一转,“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学生们哄堂大笑。

    林语堂很满意开场白的效果,得意地剥起花生来。学生放宽了心,胆子也大了,陆续地开始吃花生。

    课堂变成了茶馆,闹哄哄的。

    花生吃完了,林语堂把纸包揉成一团,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然后甩甩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学生们愣了半天,才意识到课真的结束了。他们都说,这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先生。

    林语堂遵守诺言,果真上课不点名。

    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在当时很突出。教员为了保证到课率,想出各种法子,点名就是强制手段之一。学生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教员斗智斗勇,点完名就溜的也不乏其人。

    林语堂反感填鸭式的教育,上课点名更是他最厌烦的方式。

    虽然不点名,但是他的课,学生很少逃,还有不少外校学生慕名而来,搬着板凳,坐在过道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