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花的禅意(1/2)

    昨天刚写好一篇《禅学》,对禅和子说了些不敬的话,顺便也提到宋人以禅喻诗,

    把诗弄得非常玄妙。不过文章目的不在谈诗,因而也没有多说。

    今天整理书架,偶然找到一本《文史知识》,随手翻开,就看到一篇禅学者赏析王

    维诗的玄文,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例证。

    文章累累三千字,把王维的一首二十字的五言绝句赏析得禅味甚浓,倒也亏他有此

    别才。现在我且先抄出开头两段,来赏析他的赏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王维著名的田园组诗《辋川集》的第十八首。辛夷即木笔树。辛夷坞,因坞中

    有辛夷花,故名“木末芙蓉花”,由《九歌·云中君》“搴芙蓉兮木末”句点化而来,

    木末,即树梢;芙蓉花,这里实指辛夷花,因芙蓉与辛夷花色相近,故借以代称。在裴

    迪的《辋川集》和诗中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两句可证。

    这是第一段,赏析诗的文本。诗题是《辛夷坞》,王维的辋川别墅中的一景。诗是

    咏芙蓉花的。以芙蓉为名的花有两种:一种是水芙蓉,即荷花。一种是木芙蓉,木本植

    物,亦称地芙蓉。现在,水芙蓉仍称芙蓉花,用不到加一个木字,因为荷花,除了做诗

    以外,没有人称之为芙蓉了。“木末芙蓉花”,是点明所咏的是木芙蓉,句法虽然出于

    屈原《九歌》,却不是“点化”。

    辛夷坞中,未必只有一种辛夷花。作者明明说是芙蓉花,赏析者硬说它“实指”辛

    夷花。为什么?理由是“花色相近,故借以代称”。这个理由,这样赏析,能服人吗?

    我如果做一首咏菊花的诗,能说“东篱黄蜀葵”吗?花色也相近,可以这样代称吗?

    作者还引裴迪诗,“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用以证明“芙蓉”就是指“辛夷”

    的。这个证据,提得也非常牵强。我以为反而可以证明辛夷坞中也有木芙蓉花。再说,

    裴迪没有说明是木芙蓉,他这句诗也很可能是说辛夷花的颜色可以乱荷花。辛夷花是紫

    红色的,木芙蓉花的萼是深红色的,开出花来却是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荷花有红有

    白,要说颜色相近,倒是荷花可以和辛夷相乱。裴迪这一句“色与芙蓉乱”,我看是指

    荷花的。这也可以有诗为证,白居易咏辛夷诗云:“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荷花大,辛夷花小,故只比作小荷花。王维《辋川集》中还有一首题作《临湖亭》的诗: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岂不可以证明辋川别业中也有荷花吗?

    以下抄第二段,是赏析全诗总论:

    这首诗浅近单纯,说的是:在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然得

    很,平淡得很,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诗。诗以言志,诗人的志哪里去了?诗以言情,作者

    的情何处可寻?然而,这确实是一首好诗。你看,辛夷花在树梢怒放,开得何等烂漫!

    辛夷花又在纷纷凋零,又是何等洒脱!既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无情有性,

    你能说,这仅仅是一棵普普通通的辛夷花么?

    王维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