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旅晋五记(1/2)

    五台赞佛记

    清初诗人吴梅村有一首《清凉山赞佛诗》,清凉山就是山西的五台山,吴梅村所赞

    的佛,是指在五台山出家做和尚的顺治皇帝。这是清史上的大疑案,当时有此传说,不

    知真相如何。不过康熙、雍正二代皇帝屡次到五台山去朝参进香,这就恐怕“事出有因”

    了。

    今年八月十三日,我有机会到五台山去旅游二日,虽然走马看花,也总算到过五台

    山,在中国大地上,增添了我的一处游踪。

    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五座山,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整

    个地区,周围数十里,山上山下,大大小小,有一百多所佛寺,有和尚寺,也有尼姑庵。

    我只看了四五个最著名大寺,已经尽了我的脚力,因为大寺多半在山顶上。

    一到五台山,就觉得清凉山这个名词很不错。这个地区,清凉得怪。我穿一件衬衫,

    觉得有些冷,加一件羊毛衣,暂时和暖一下,过一会儿就又有些冷了。说冷也不是令人

    发抖的冷,只是有些寒意。如果不加羊毛衫,也不会很冷,不过年轻人挡得住,我却非

    加羊毛衣不可了。我看到和尚都穿棉裤,大概长住在这里的人,反而要对这样的清凉气

    候具有戒心。

    大显通寺是最大的佛寺,是一所黄教的喇嘛庙。有一座白塔,比北京北海的白塔大

    得多。还有一座西藏式佛殿,门锁着不让进去参观,大约是雍和宫之类的密宗秘宫。大

    殿上二十多尊金身佛像,是我生平所见最壮丽的佛像,真可以说是“妙相庄严”。每一

    尊佛,坐像也有一丈多高,金光灿烂,完全像新塑的样子。但殿前有一块碑,立于康熙

    七年(一六六八),碑文说:这二十多尊佛像是在北京塑造,跋涉四千余里,运到五台

    山供养的。这是多么巨大的工程!当然,为了几句碑文,不知流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

    甚至牺牲了多少生命。我在三百年后,居然还有幸能来瞻仰这些雄伟庄严的塑像艺术,

    却也得感谢这些胼手胝足的劳动人民。

    五台山区大小寺院的佛像,似乎都没有在十年内乱中被毁坏。寺院的建筑物,也都

    好好地保存着元明清代的原样,这使我有些诧异。但司机同志给我解释:当年这里的

    “造反派”,也都是信佛的。原来如此,阿弥陀佛。

    回沪以后,朋友们要我谈谈五台游兴,我就写了这一段《五台赞佛记》。我所赞美

    的,不是顺治皇帝,也不是教主释迦牟尼,而是作为塑像艺术品的古代佛像。

    山西的塑像

    到山西去旅游的人,应当注意那里的泥塑像。十天前,我写了《五台赞佛记》,赞

    美了五台山的佛像,但这还不是最好的塑像。我于八月十一日到晋城玉皇庙去看了二十

    八宿像。在玉皇殿左厢,塑造着二十八个星宿的神像,有男的,也有女的。每一尊神像

    都有一个名字,例如“毕月乌”,第一个字是星宿名,第二个字是这个星宿的属性:金、

    木、水、火、土、日、月七个字,每字用到四次。第三个字是动物名,大概象征这个星

    宿的性格,或者是他所管理的动物。从前读元曲中睢景臣的一套散曲《高祖还乡》,其

    中就有“毕月乌”这个名词,我始终不懂。看人家的注释本,也从来没有人注出。现在

    才懂得其意义,可惜没有把二十八宿的名字都抄下来,也没有查过出于什么古书,可能

    是出于道家的天文书。

    这二十八宿像是元代著名塑像师刘銮亲手塑造的,我曾在元人文集中见到过。元人

    用“塐”字,不用“塑”字。每一尊神像都配上一种禽兽或昆虫。小的如蚕,就拈在手

    指间,大的如鹿、马,就塑在身旁。有一尊星宿应当是配猪的,却不见他身边有猪。但

    是他抬起头看着屋梁,原来一只猪塑在屋梁上,真是妙不可言。二十八宿各有姿态,男

    的女的,老的少的,文的武的,喜的怒的,坐的立的,变化奇诡,与五台山上庄严的金

    身佛像,别是一种风格。

    八月十七日到太原,游晋祠,在圣母殿里看宋代塑造的四十尊宫娥、侍女像。虽然

    也可称绝技,但比起玉皇庙的二十八宿像,似乎差些。第一是这些塑像太小,据说是与

    真人一样高矮大小,但圣母像却并不仿照真人的大小,主神像既然巍峨地坐在殿中,两

    旁的侍女却像平常人一样大小,对比之下,反而觉得她们比平常人更矮小了。第二是这

    些宫娥侍女的容颜一律端庄静穆,表情没有变化。

    晋祠的宋塑是全国闻名的,到太原的人都得去欣赏一遭。晋城的玉皇庙地处僻远,

    这个古迹很少有人知道。我幸而先去玉皇庙,后去晋祠,所以看了晋祠的宋塑,大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

    玉皇庙有个后院,院门锁着,我要求管理员开进去让我看看。承蒙同意,找出钥匙

    来开门进去。在一间光线很暗的库房里,看到许多断手断脚的神像和侍女像,较二十八

    宿像小一半,也都塑得很生动,不知道是否也是刘銮的文化遗产。

    我很希望它们能获得修复。

    山西的唐塑

    江浙一带的佛寺里,塑的全是佛像。山门里总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后面是韦驮菩萨,

    两旁是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上,塑的是释迦牟尼、文殊、普贤,或者旁边加一尊观音,

    两旁是十八罗汉。或者另外造一座罗汉堂,塑五百罗汉,包括济颠和尚在内。规格大致

    相同,总而言之,都是佛像。

    山西的佛寺却有一个特点。佛像之外,还有侍女像。这是北魏遗留下来的习俗。从

    北魏到隋唐,造像石刻,在佛龛左右,都刻有侍佛像,都是捐钱造像的人,把自己的像

    也刻上去,并且还要刻上一行字:某某人侍佛时。这些侍佛像有男的,也有女的,前面

    也有刻着领导他们礼佛的比丘或比丘尼。这是在云冈、龙门、敦煌等石窟里随处可以见

    到的。

    唐宋以后,泥塑像代替了石刻像,木结构的佛寺代替了山上的石窟,因此,在西北

    一带的佛寺里,佛像以外,还有侍佛像。不过,男的侍佛像少见,大多是女像,所以一

    般都称为女侍,或侍女。五台山有两所唐代建筑的佛寺:佛光寺和南禅寺。这两座寺里

    都还保存着唐代塑造的佛像和侍女像。佛光寺大殿上三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