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海参崴印象(2/2)

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因此,一般市民的活动都在夜里。我们所住的”乞留司金”旅馆附设有餐厅,这餐厅门口挂一牌子,明明写着:早餐,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二时;午餐,下午二时至六时;晚餐,八时至夜一时。

    市内有戏院四所,电影院五所,我们到的这天有一家电影院放映的是名片《彼得大帝》。按照新五年计划,海参崴将新添两所高等学院,——海军学校和渔业专门学校。

    我指着山上的房屋对喀尔斯托可夫先生说:“这有点像香港。”他就告诉我一个故事:如何这些山上没有树木而有了房子。原来海参崴并不缺乏平地,不需要在山上造房子。海参崴周围的山上从前都有树林,可是当十月革命以后,帝国主义者武装干涉苏联,而海参崴被日本军队占领的时候,滨海省就出现了一个年青的游击队首领名为谢尔葛·拉琐(SergoLazo)。困守海参崴的日本人,害怕拉琐来袭击,便将周围山上的树木砍光。日本军队赶走以后,苏联人觉得光秃秃的山头不大雅观,于是便建造了房屋。拉琐的英雄事业在远东是很有名的,他在一九二二年为日本军所获,被丢进火车头的锅炉内活活烧死;但是日本军在海参崴的日子也就很快告终了。这是旧话。这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军阀当然曾做过重温旧梦的妄想,不过事实上日本军阀始终不敢碰海参崴一草一木,而声威赫赫的关东军却在十天之内就完全垮了。

    12月13日上午平时灯下,于海参崴

    乞留司金旅馆三十号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