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书 >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1/2)

    【说明】本传叙述傅介子、常惠、郑吉、甘延寿、陈汤、段会宗等人的事迹。这是一篇经营西域有功者的类传。傅介子,昭帝时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奉诏责楼兰、龟兹遮杀汉使,在龟兹诛斩匈奴使者,后又至楼兰以计刺杀其王安归。常惠,随苏武使匈奴,被拘留十九年。昭帝时以校尉持节护乌孙兵,入至匈奴右谷蠡王庭,取胜。后又击龟兹。明习边事,屡次建功。郑吉,多次随从出使西域,宣帝时以侍郎带人屯田渠犁,征发西域诸国兵和田卒,破车师,奉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后又迎降匈奴日逐王,由是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号都护。甘廷寿,曾任西域都护。元帝时与副校尉陈汤矫制征发西域兵及屯田吏士,进击康居,杀匈奴郅支单于。陈汤,元帝时与西域都护发兵击康居,杀匈奴郅支单于。段会宗,元帝竟宁年间为西域都护,西域敬其威信。成帝阳朔年间复为都护,两次定乌孙内乱,后病死于乌孙。《汉书》本传细写其事,陈汤谋击郅支单于一节尤为生动;传末论西汉事西域有功者作结。     傅介子,北地人也(1),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2),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3),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4),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1)北地:郡名。治马领(在今甘肃庆阳西北)。(2)龟(qiū)兹、楼兰:皆汉西域国名。龟兹在天山山脉南麓,在今新疆轮台、拜城一带。楼兰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南,王居扞泥城(在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今尚存古城遗址。后改称鄯善。(3)元凤:汉昭帝年号(前80—前75)。(4)骏马监:太仆所属骏马厩监。其秩次于骏马令丞。大宛(yuān):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王治贵山城(今中亚卡散赛)。以产汗血马著称。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1),当至乌孙(2),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3),迁平乐监(4)。  (1)属:适也。(2)乌孙:古族名。最初在敦煌,祁连间,公元前一世纪西迁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3)中郎:官名。为近侍之官。其长称中郎将,亦通称中郎。属郎中令(光禄勋)。(4)平乐监:当作“平乐厩监”。参考《功臣表》。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1):“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乂)。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2),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3)。  (1)霍光:本书有其传。(2)近就:接近。(3)白:指报告皇帝。  介子与土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佯)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1):“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2),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3)。”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4),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5),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指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6),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7),及安息、大宛使(8),盗取节印献物(9),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10),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1)译:辉员。此谓楼兰的译人(胡三省说)。(2)行:遍也。(3)私:秘密。(4)屏语:密谈。(5)交胸:刺穿了胸。(6)间:反间。(7)忠:王忠。参见本书《匈奴传》。(8)安息:音译帕提亚。亚洲西部的古国。公元前二世纪后半叶领有全部伊朗高原及:“西河流域。”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二世纪。它是罗马帝国与汉朝贸易、交通必经之地。(9)节印:指汉使之节印。献物:指安息、大宛使者欲献汉之物。(10)以直报怨:言怨于我者以直道而报之。  介子薨(1),子敞有罪不得嗣,国除。元始中(2),继功臣世,复封介子曾孙长为义阳侯,王莽败,乃绝。  (1)薨:傅介子死于元康元年(前65)。(2)元始:汉平帝年号(公元1—5)。  常惠,太原人也(1)。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2),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3)。  (1)太原:郡名。治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2)苏武:本书卷五十四有其传。(3)光禄大夫:官名。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  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1)“匈奴发骑田车师(2),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3),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皆遣使(4),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5),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6),语在《匈奴传》。  (1)乌孙公主:解忧公主。附见《西域传》。(2)车师:亦称姑师,古西域国名。约在初元元年(前48)汉分其地为车师前后两部等,后来皆属西域都护。车师前部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县西交河古城遗址)。后部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3)本始二年:前72年。(4)昆弥:乌孙王。(5)胁:威胁。(6)五将军:祁连将军田广明、蒲类将军赵充国、武牙将军田顺、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  以惠为校尉(1),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2),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3),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骆驼)五万余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掳)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缓节。惠还,自以当诛(4)。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候。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讽)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5),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6)。”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1)校尉:武官。位次于将军。(2)翕侯:乌孙官员。右谷蠡王庭,在匈奴西部。右谷蠡王,是匈奴王号。(3)父行:父辈。居次:匈奴女官员。(4)当诛:使者失其印授与节乃辱命之事,故以为当诛。(5)西国:指龟兹西国。(6)置:犹放。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1),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2),后将军赵充国薨(3),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4),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候(5)。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6)。  (1)典属国:官名。秦汉时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汉成帝时并入大鸿胪。(2)甘露:汉宣帝年号(前53—前50)。(3)赵充国:本书卷六十九有其传。(4)右将军:武官。将军之一。汉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5)壮武候:本书《功臣表》作“壮候”。(6)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公元25—55)。  郑吉,会稽人也(1),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由是为郎。吉为人强执(2),习外国事。自张赛通西域(3),李广利征伐之后(4),初置校尉,屯田渠黎(5)。至宣帝时,吉以侍郎田渠黎(6),积谷,因发诸国兵攻破车师(7),迁卫司马(8),使护鄯善以西南道。  (1)会稽:郡名。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2)强执:言性格坚强。(3)张骞:本书卷六十一有其传。(4)李广利:本书卷六十一有其传。(5)渠黎:亦作渠犁,汉西域小国名。在今新疆库尔勒一带。(6)侍郎:官名。汉代属郎中令(光禄勋)。田:屯田。(7)攻破车师:此为地节二年(前68)事。(8)卫司马:武官。  神爵中(1),匈奴乖乱,日逐王先贤掸欲降汉(2),使人与吉相闻(3)。吉发渠黎、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日逐王,口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随吉至河曲(4),颇有亡者,吉追斩之,遂将诣京师。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  (1)神爵:汉宣帝年号(前61—前58)。(2)日逐王:匈奴王号。(3)相闻:互通信息。(4)河曲:大约指今甘肃境内黄河曲流处。  吉既破车师,降日逐(1),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2)。都护之置自吉始焉。  (1)日逐:指匈奴日逐王。(2)都护:官名。汉设在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的语意是,并护西域南北二道各国。  上嘉其功效,乃下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抚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訾城,功效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吉于是中西域而立莫(幕)府(1),治乌垒城(2),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3),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语在《西域传》。  (1)中西域:言处西域诸国之中。幕府:后遂称都护府。(2)乌垒城:在今新疆轮台东北。(3)班:传布。  吉薨(1),谥曰缪候。子光嗣,薨,无子,国除。元始中,录功臣不以罪绝者,封吉曾孙永为安远侯。  (1)吉薨:郑吉薨于宣帝黄龙元年(前49)。  甘廷寿字君况,北地郁郅人也(1)。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投石拔距绝于等伦(2),尝超逾羽林亭楼,由是迁为郎。试弁(3),为期门(4),以材力爱幸。稍迁至辽东太守(5),免官。车骑将军许嘉荐延寿为郎中谏大夫(6),使西域都护骑都尉(7),与副校尉陈汤共诛斩郅支单于(8),封义成候。薨(9),谥曰壮候。传国至曾孙(10),王莽败,乃绝。  (1)郁郅:县名。属北地郡,在今甘肃庆阳。(2)投石:掷石。拔距:跳高。(3)弁(biàn):用手搏斗。(4)期门:官员。汉武帝建元三年置,掌护卫天子。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5)辽东:郡名。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市)。(6)许嘉:许广汉之侄。(7)骑都尉:武官。掌骑兵,属西域都护。(8)郅支单于:匈奴单于。详见本书《匈奴传》。(9)薨:据《表》,薨于河平四年(前25)。(10)曾孙:名相。建武四年(公元28)为兵所杀。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1)。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貣无节(2),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3)。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4),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5),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候(6)。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  (1)山阳:郡名。治昌邑(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瑕丘:县名。在今山东兗州东北。(2)貣(tè):求乞。(3)太官献食丞:官名。主献食于天子。太官,属少府。(4)初元二年:前47年。(5)循行:宋祁疑循为“修”。(6)谬:以其错举人,故曰谬。  先是,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争立(1),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俱遣子入侍,汉两受之。后呼韩邪单于身入称臣朝见,郅支以为呼韩邪破弱降汉,不能自还,即西收右地(2)。会汉发兵送呼韩邪单于,那支由是遂西破呼偈、坚昆、丁令(3),兼三国而都之。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困辱汉使者江乃始等。初元四年(4),遣使奉献,因求侍子,愿为内附。汉议遣卫司马谷吉送之。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5)“许夷狄者不一而足(6)”,今郅支单于乡(向)化未醇(7),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吉上书言:“中国与夷狄有羁縻不绝之义(8),今既养全其子十年,德泽甚厚,空绝而不送,近从塞还,示弃捐不畜(9),使无向从之心(10)。弃前恩,立后怨,不便。议者见前江乃始无应敌之数,知(智)勇俱困,以致耻辱,明预为臣忧。臣幸得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宣谕厚恩,不宜敢桀(11)。若怀禽兽(12),加无道于臣,则单于长婴大罪(13),必遁逃远舍,不敢近边。没一使以安百姓,国之计,臣之愿也。愿送至庭(14)。”上以示朝者,禹复争,以为吉往必为国取悔生事,不可许。右将军冯奉世以为可遣(15),上许焉。既至,郅支单于怒,竟杀吉等。自知负汉,又闻呼韩邪益强,遂西奔康居(16)。康居王以女妻郅支,郅支亦以女予康居王。康居甚尊敬郅支,欲倚其威以胁诸国。郅支数借兵击乌孙,深入至赤谷城(17)。杀略民人,驱畜产,乌孙不敢追,西边空虚,不居者且千里。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肢)解投都赖水中(18)。发民作城(19),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20),不敢不予。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尸)(21),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22),遣子入侍。”其骄慢如此。  (1)五单于:详见本书《匈奴传》。(2)右地:指匈奴西部地区。(3)呼偈、坚昆、丁令:皆古族名。西汉时,呼偈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一带,坚昆活动于叶尼塞河上游及其以西一带,丁今主要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4)初元四年:即公元前45年。(5)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匡衡: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6)“许夷狄者不一而足”:见《公羊传》文公九年、襄公二十九年。(7)醇:真实之意。(8)羁縻:笼络。(9)畜:谓抚养。(10)何从:谓向化而从命。(11)敢:进取。桀:桀黠。(12)禽兽:其下疑有“心”字(宋祁说)。(13)婴:负被之义。长婴大罪:犹言长负大罪(吴恂说)。(14)庭:指匈奴单于庭。 (15)冯奉世:本书有其传。(16)康居:古西域国名。在乌孙西,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在卑阗城。(17)赤谷城:今中亚伊什提克。(18)都赖水:今中亚境内塔拉斯河。(19)作城:所作为郅支城,今中亚江布尔。(20)阖苏:即奄蔡,右族名。西汉时大约分布于今里海至黑海一带,从事游牧。岁遗:谓每年奉献财物。(21)三辈:三批。(22)归计:谓归附而受计策(颜师古说)。  建昭三年(1),汤与延寿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2),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3),北击伊列(4),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5),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6),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7),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8),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9),大策非凡所见(10),事必不从。”延寿犹与(豫)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11)!”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阵),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12),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1)建昭三年:前36年。(2)沉勇:沉着勇敢。(3)二国:指乌孙、大宛。(4)伊列:古族名。西汉时活动于今中亚卡拉于达一带。(5)月氏(ròuzhī):古族名。汉文帝时,月支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称大月氏。因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流)。约当西汉后期,贵霜翕候兼并各部,建立贵霜王朝。山离乌弋:即乌弋山离,西域古城,大约在今阿富汗西部。(6)剽悍:矫捷勇猛。(7)金城:谓坚固的城郭。(8)无所之:没有什么地方可跑。(9)国家:指天子。(10)非凡所见:言非凡庸之徒所能理解。(11)竖子:犹言小子。沮众:言阻碍众人行动。(12)校:指部队。扬威、白虎、合骑,为各部之名。  即日引军分行,别为六校,其三校从南道逾葱领(岭)径大宛,其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1),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2)。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杀略大昆弥千余人,驱畜产甚多。从后与汉军相及,颇寇盗后重(3)。汤纵胡兵击之,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民略民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其马牛羊以给军食。又捕得抱阗贵人伊奴毒。  (1)温宿国:西域古国。在今新疆乌什一带。(2)阗池:今中亚伊塞克湖。(3)重:谓辎重。  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1)。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2),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径引行,未至单于城可六十里(3),止营。复捕得康居贵人贝色子男开牟以为导(4),贝色子即屠墨母之弟,皆怨单于,由是具知郅支情。  (1)寇:抄掠。(2)间:秘密。(3)单于城:指郅支城。(4)导:向导。  明日引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应曰:“单于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天子哀闵(悯)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迎单于妻子(1),恐左右惊动,故未敢至城下。”使数往来相答报。延寿、汤因让之(2):“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3),何单于忽大计,失客主之礼也!兵来道远,人畜罢(疲)极,食度且尽(4),恐无以自还,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  (1)将军:率军。(2)让:责也。(3)名王大人:指贵族。将军受事者:将军部下的办事人员。(4)度:(duó):估计。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阵)(1)。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织(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2),讲习用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4),四面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橹)盾为前(5),乾弩为后,卯(仰)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  (1)傅:布也。(2)鱼鳞阵:如鱼鳞般的一排依次排列之队形。(3)更:轮番。(4)薄:迫也。(5)橹:大盾。  初,单于闻汉兵至,欲去,疑康居怨已,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所之。郅支已出,复还,曰:“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单于乃被(披)甲在楼上,诸阏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1)。外人射中单于鼻,诸夫人颇死。单于下骑(2),传战大内(3)。夜过半,木城穿(4),中人却入土城(5),乘城呼(6)。时康居兵万余骑分为十余处,四面环城(7),亦与相应和。夜,数奔营,不利,辄却。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8),钲鼓声动地。康居兵引却。汉兵四面推卤(橹)盾,并入士城中。单于男女百余人走入大内(9)。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10),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诸卤(掳)获以界得者(11)。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12)。  (1)阏氏(yānzhī):匈奴单于妻子之号。外人:指汉兵。(2)下骑:下楼骑马。(3)传战:传令战斗。大内:因下文“走入大内”而衍(杨树达说)。(4)穿:谓烧穿。(5)中人:指匈奴人。(6)乘:登也。(7)环:绕也。(8)乘之:谓乘机行动。(9)大内:单于之内室。(10)军候:小武官。假:暂任。丞:武官。属西域都护与副校尉,而位高于军候。当时杜勋为军候,暂任丞。(11)界(bì):给予。(12)十五王:西域诸国所发之王。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1),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2),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悬)头槁街蛮夷邸间(3),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以为(4)“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时(5),宜勿县(悬)。”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6)春秋夹谷之会(7),优施笑君(8),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县(悬)十日乃埋之。”有诏将军议是。  (1)混一:统一。(2)大夏:音泽巴克特里亚,中亚细亚古国。当即吐火罗。地处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独立,都巴古特拉(《史记》作蓝市城)。公元前三、二世纪间国力强盛,大约公元前130年大月氏入据。继而又归附哒、突厥诸族。公元八世纪为阿拉伯人所并。(3)槁街:汉代长安街名。少数民族聚居之处。(4)繁延寿:有作“李延寿”,见本书《百官表》及《冯野王传》。(5)《月令》:《礼记》篇名。记述每年十二个月的时令、行政及相关事物。骼:指枯骨。胔(zǐ):肉未烂尽的骨殖。(6)王商:本书卷八十二有其传。(7)春秋:指春秋时代,夹谷之会:《春秋》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夹谷:地名。清顾炎武说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有夹谷山,又莱芜县南有夹谷,齐鲁相公当在此地。参见《日知录》三一《夹谷》条。(8)优施:优人名施。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1),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2)。汤素贪,所卤(掳)获财物入塞多不法(3)。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擒)灭,万里振旅(4),宜有使者迎劳道路(5)。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6),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7)。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寿、汤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