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五、出书2(2)(2/2)

灯放在桌上,对他说道:‘真是你?真是你么?’他没有得到回答,就又急速地接着说,‘别出声,别回答吧。你又能说出什么来呢?我完全知道你要说的话。你也没有权利在你以前说过的话之外再加添什么,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妨碍我们?你确实是来妨碍我们的,你自己也知道,但你知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愿知道真的是你还是仅仅像他,但是到了明天,我将裁判你,把你当作一个最凶恶的邪教徒放在火堆上烧死,而今天吻你的脚的那些人,明天就会在我一挥手之下,争先恐后跑到你的火堆前面添柴,这你知道吗?

    你既然已经把一切都交给了教皇,那就一切都已在教皇的手里,你现在根本不必来,至少目前你不该来碍事。我们终于以你的名义完成了这件事,十五个世纪以来我们为了这份自由而艰苦奋斗,现在已经完成了,完成得很彻底。明天你就可以看到这些驯顺的羊群在我一挥手之下,会纷纷跑来把炙热的柴火加到你的火堆上面,我将在这上面把你烧死,因为你跑来妨碍我们,因为最应该受我们的火刑的就是你,明天我要烧死你。

    当宗教法官说完后,他等待了好一会儿,看那个囚犯怎么回答。他的沉默使他感到痛苦。他看见犯人一直热心地静静听着他说话,直率地盯着他的眼睛,显然一句也不想反驳。老人希望他对自己说点什么,哪怕是刺耳的、可怕的话。但是他忽然一言不发地走到老人身边,默默地吻他那没有血色的、九十岁的嘴唇,这就是全部的回答。老人打了个哆嗦。他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他走到门边,打开门,对犯人说:‘你去吧,不要再来……从此不要来……永远别来,永远别来!’说罢就放他到‘城市的黑暗大街上’去。于是犯人就走了。”(1)

    注释(1):这段故事来自于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Dostoevsky,1821-1881)的绝笔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为这本小说里的角色二哥无神论者伊凡所写的一出戏剧,出现在本书的第2部第2卷第5章。(按人民文学出版的名著名译版本)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得最呕心沥血的一部作品,刻苦程度超过此前所有创作,他自视本书的第2部第2卷为全书的巅峰,其中的第五章节《宗教**官》又被别尔嘉耶夫誉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顶点及其辩证法的皇冠”。虽然这个章节的主题贯穿了整部小说,但由于它自身“戏中戏”的游离性质,完全可以从叙事时序中抽离出来,独立成篇。事实上,《宗教**官》曾经多次被抽印成单行本发行,许多学者也曾专门对它进行过特别考察,在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出版史和研究史上都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有学者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关注《宗教**官》的主题,将它放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只是由于作者担心自己活不到写作另一部小说(他于该书完成的次年去世)。这就提示了两种可能:A,《宗教**官》与整部小说并不互相统属;B,整部小说均围绕《宗教**官》而写。作为对它的回应——以上两者都是真实成立的:不熟悉小说内容照样可以欣赏《宗教**官》,但小说的整体框架为恰当地评论它提供了必要参照。

    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在16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尔,当时正是宗教审判最盛行的时代,耶稣基督突然出现在人间,行当年他在世时所行的种种神迹。而当时的宗教**官,年近九十的红衣主教,却下令将他逮捕。

    主教明知他就是耶稣降世,却对他说:“你就是耶稣吗?最好保持沉默,不要说什么话,因为你不适合发表什么言论,而我对你已经了解的够多了。你除了在以前说了许多话外,并未拥有充分的权利,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打扰了我们。”

    接着就是主教对圣经中耶稣事迹的解释:主教认为当初耶稣在旷野拒绝了魔鬼的诱惑,是因为不愿让人们因为见到奇迹而信仰。但主教认为耶稣把人类看的太高了,绝大部分的人是宁可有幸福的保证而不要自由的信仰,而他们(教会)满足了人们的这项需求,所以他们才是真正怜悯人类的。

    全剧中耶稣不发一语,均由主教一人独白。最后主教仍是放耶稣而去,未将他送上火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