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2)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2)(2/2)

界性关系。中国文学艺术具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先秦诗歌与诸子散文,两汉民歌,魏晋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民清小说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这些辉煌的民族文化到底是否在当今世界其它国家流行呢?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是在20世纪百年战争史与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与世界性发生广泛的与本质的接触,在“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旗帜的照耀下,中国民族性的文学向世界性靠拢了一步,但是,能说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属于世界性的吗?《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子夜》、《家》等是属于世界性的作品吗?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虽然获得了斯大林文艺奖,但这能说明了这两部作品就真能与《静静的顿河》媲美而达到世界性的高度吗?

    可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并不完全正确,即使作为对民族文化的提倡与振兴的奋斗方向或价值观念,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在该民族与国家得到普遍接受与认可,但它们不一定就具有世界性。

    在任何民族文化与艺术存在形式中,都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美好与丑陋、现代与传统的东西。而要使得民族文化艺术具有世界文学的意义,那么,必须是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必须是符合人类共同人性的东西,必须是在艺术中追求真、善、美的东西。这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存在前提。无论是音乐家、戏剧家、文学家、美术家还是时装设计师,在作品中充分展示民族性成分的时候,也都在尽量展示民族文化中的精粹部分,展示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东西。

    西方作家从古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开始,充分展示人类的正义、善良、勇敢、忠诚与幻想。阿基琉斯的“义”,赫克托尔的“忠”,奥底修斯的 “智”,这是西方文学的“鼻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学中最优秀是史诗,因为作品以非常恢弘的历史背景,表达了英雄的勇敢、坚强、追求正义与智慧精神,将人物命运悲剧通过战争的残酷展示出来,在千百年来的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莎士比亚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戏剧作品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作用,歌颂了友谊、爱情、自由与正义;托尔斯态的作品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信仰与意志,深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主题,关于上帝、良心、道德及责任的生命思考;萨特的文学作品则体现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追问,标示了“我存在,我自由,我选择,我快乐,我责任”的人生思考。在世界文学大师的创作思考中,即使对本民族的黑暗与丑陋的暴露,也是想引起世界的疗效,对其生存的环境无情的揭露,从而达到一种改造社会与对真理追求的目的。塞万提斯对“堂吉可德”的滑稽传奇的幽默再现,是对骑士制度的讽刺与对忠诚、坚强不屈精神的歌颂;果戈里对俄罗斯无情的批判与揭露,也是对沙皇腐朽制度的不满与对下层平民小人物的同情。这些世界大师作品都在站在本民族立场上,对民族存在与发展进行善意的批评与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