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2)

第四章 “新写实主义”电影思潮(2)(2/2)

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活的多样化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生活。

    中国的当代小说创作对法国的先锋派艺术、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象征主义、意识流和魔幻色彩都予以借鉴,无论是民族文化派的韩少功、贾平凹的“寻根文学”还是余华、残雪、马原和格非的“先锋主义”小说,在艺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现代派文学的成就和高度。在电影领域内,一些新写实的第六代导演,很好地吸收了外国电影的拍摄技巧和方法,在思想上也为底层人民而呼吁,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但是,个别年轻导演为了迎合国外一些具有“后殖民主义”文化心态艺术家的口味,拿到一个、两个奖杯,在“新写实”的利用上,夸大了中国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度和愚昧度,成了导演自己主观上的“新写实”幻像记录。

    二    “第六代”镜头文化意蕴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就是再现中国人民命运苦难的进程历史。通过苦难的民族史、命运史反映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意志和热爱和平、坚韧执着、淳朴善良的文化品性。当代导演以第五代张艺谋为发轫,到第六代的的王小帅、贾章柯、王全安、潘粤明、章明、张扬、张元等导演都自觉地以平民叙事手法,真实地再现当代社会变革中普通百姓的艰难与痛苦,记录了时代阵痛中平民阶层的各色性格与各色形象。当代导演们对苦难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自觉,反映出他们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悲悯天下的人文情怀。正式这种以中国式的“新写实主义”的镜头去蕴涵时代与历史的悲情,使中国当代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获得了独立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