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三章 “文化寻根”电影思潮(9)

第三章 “文化寻根”电影思潮(9)(2/2)

的小说,在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上,显然表现得更为复杂而暧昧。作家们目的也并非单纯的“寻根”。

    寻根文学是一个短暂的存在,很明显,作家们也很快就意识到了寻根并不能解决文学自身的问题。在这期间产生在寻根文学名下的文本有:阿城的《棋王》、《遍地风流》,**的《远村》、《老井》,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李杭育的“葛川江小说系列”,也包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

    “寻根电影”与寻根文学一样,是去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寻根电影是用用镜头去表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族的沧桑、坚韧、贫困、善良、愚昧、坚强、勇敢及民族个性、民族价值观念、民族思维和民族行为,在表现民族一幅幅原生态画面时,给观众独特的镜头美感享受与文化哲理的思考。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是典型地借鉴了“寻跟文学”来表现民族文化的文化电影。第五代导演寻根电影具有以下特征:

    (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史家丹纳把地域、种族、时代并列为决定文学特征的三大要素。其实,在第五代导演艺术表现中,很好把地域、民族与文化统一起来,阐释民族在千百年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在第五代导演中表现特别突出。地域视角和民间视角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两个重要的影视及文学批评视角,但上世纪末端中国文学潜在着这样一种话语范式的转变:民间视角似乎逐步取代了地域文化视角的主流地位。这种转换自有其原因,但根本在于民间视角是对地域文化视角的发展和超越,它在切入文学时,贡献出了一种在特定的历史处境下比地域视角更富有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价值关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