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可爱的河北人(1/2)

    可爱的河北人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西依巍峨的太行山山脉,北靠雄伟的燕山山脉,闻名海内外的万里长城从河北北部的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和张家口市四市境内穿越而过,东临资源富饶的渤海。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河北省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所以又简称“冀”,这简单的一个字,蕴含和寄托着历朝历代河北人美好的愿望,他们希望荒歉获得丰收,纷乱得到平息,贫弱变得富强。

    河北人是华夏族与北狄融合的结果。在今天的河北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流淌着狄、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中古民族的血液,加之河北毗邻内蒙古大草原,所以河北人身上多有一股豪侠之气。燕赵之地,自古便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荆轲刺秦王开始,到后来的张角、张飞、窦建德、刘黑闼、卢俊义、武松、大刀王五等等,一个个草莽英雄风起云涌、豪气干云。河北人热衷以生命去对抗强权,以鲜血去书写正义,燕赵文化里的人物命运大都充满着一种悲壮之美。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多事之秋,河北人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如革命先烈李大钊、佟麟阁、马本斋、董存瑞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往往都展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甚至就连河北的少年儿童都概莫能外,少年英雄王二小和张嘎的故事,就是河北人侠义情怀、崇高风骨的折射。

    河北人礼数多,重传统,这无疑与河北的文化传统有关。河北历史上出了个文化名人董仲舒,此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儒,他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十分深远,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以儒家的封建礼教思想在河北自然也是根深蒂固,再加之在元朝之后的700多年历史中,河北一直都是作为京畿重地出现,元、明、清的历代统治者无不严加防范,对当地人民的教化和洗脑从没有停止过,一旦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必将如临大敌、斩草除根。久而久之,河北人就更加注重传统、安分守己,因此创新性也就显得稍差。而河北人之所以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比较容易知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北平原历来就比较富庶,至少是温饱问题可以轻易地解决,不为衣食所累,所以河北人的进取心自然也就要稍差一些。

    河北人比较怀旧。河北省在清朝称为直隶,为京畿之地,直隶总督之地位,在清廷那叫一个显赫。即使到了北洋军阀时期,直系军阀在中国同样是举足轻重的,而河北人同样令人不敢小瞧。新中国成立以后,北平一跃成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