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易与人生 > 第十六节 屈伸有度(2)

第十六节 屈伸有度(2)(1/2)

    第十六节 屈伸有度(2)

    刘向所列举的这几个人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姜太公、孙叔敖为一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能屈也能伸,如太公七十岁之前安于贫穷,孙叔敖三次放弃高官显位,就是“屈”。而太公之“安”,孙氏之“弃”,都是出于自己的明智选择,所以他们的“屈”又是“能屈”。正因为能屈,所以时机一旦成熟,他们便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得以伸展。大夫文仲和李斯为一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能伸不能屈,也就是只知尽忠忧君,而不知祸患就萌芽于其中。与他们不同,箕子、范蠡和智过为一种类型,他们的特点是能伸也能屈。条件许可时,可以成就一番大业,功成之后又能惕惧而退,保全自己的性命。

    在这里,最有意思的是文仲和范蠡。二人同在越王勾践身边称臣,共同帮助勾践洗雪国耻,灭敌兴国。但由于一能屈,一不能屈,结果却截然相反,实在是值得注意。史载勾践灭掉老对手吴国之后,曾摆宴庆功。群臣欢呼雀跃,喜形于色,唯有勾践面色不欢。范蠡猜透了越王的心思,知道勾践不愿意把灭吴之功归于臣下,因此暗自作出了急流勇退的打算。范蠡向越王请求退休,越王却沉思半晌,提出愿与范将军共分越国,并强调,范将军若不遵命,就杀掉他。范蠡知道共分越国实属虚言,惨遭杀戮倒有可能。于是悄悄打点行装,带着家人,泛舟而去,最后在齐国做了大富豪。范蠡离开越国后,曾写信给老朋友文仲,告诉他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欢乐,劝他早离是非之地。可惜的是,当文仲犹豫不决似有省悟之时,勾践赐死的宝剑已经送来了。勾践赐死的理由是,文仲教他讨伐吴国的计谋有七个,可只用到第三个就把吴国灭掉了,还有四个藏在文仲手里。勾践说:“请拿着那四个计谋到我去世的先王那里施展才华吧。”据载越王所赐之剑,也正是吴王夫差命功臣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属镂”剑。刘向感叹道:“今非得其时,又无其人,直私意不能已,闵世之乱,忧主之危,以无赀之身,涉蔽塞之路,经乎谗人之前,造无量之主,犯不测之罪,伤其天性,岂不惑哉?”

    就《周易》的时位观而言,文仲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没有处理好时与位的关系。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之时,文仲作为一个谋臣可以说是得时有位,因为勾践需要复仇,文仲怀有韬略。而当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文仲仍身居显位,就是有位无时了。因为文仲忠君忧国之心不改,勾践阴险毒辣之性已彰。结果必然是时位乖离,因位而招祸。相比之下,范蠡在勾践用人之际,能够因时得位,施展经邦治世之才;在勾践如愿以偿之后,又能因时而变,谋求经商致富之道,所以总能立于不败之地。由此看来,贤明之士的一屈一伸,实在也是唯变所适、调整时位关系的一种好办法呀!

    163

    然而,正如本章开头所说,“现实生活中,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随时难”。所以《系辞传》特别引用孔子的话,一再强调屈伸之道的重要意义。其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