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中的国学智慧 > 【第五章】道家世外仙姝的化身:林黛玉(5)

【第五章】道家世外仙姝的化身:林黛玉(5)(2/2)


    诗人下一步的笔触就直接触到自己身上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青春是脆弱的,生命是脆弱的,美丽也是脆弱的。诗人到这一步,似乎无法排遣,只能同归于“鸟自无言花自羞”了。

    但诗人并没有放弃排遣的努力。她想到了两种办法,一种是“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但诗人又想,“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就是说天尽头也没有香丘,也有污淖,也有渠沟,所以诗人想到了第二种办法,“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就是林黛玉葬花的理由,《葬花吟》由此变得纤巧又不伤于纤巧,林黛玉的葬花与矫揉造作彻底划清了界线。

    这样诗人又想到自己了,“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诗人还是不能排遣自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里,诗人是不是彻底与那时的社会决裂了呢?是不是黛玉也要像金钏一样,投井自杀了呢?那样,林黛玉就不是林黛玉了,《红楼梦》也不是《红楼梦》了。从架上的鹦哥也能背《葬花吟》,从黛玉不是一次葬花来看,《葬花吟》并非作在一时,而是反复吟诵的。所以《葬花吟》不是一时感忿之作,不是由于误会宝玉恨恨而作。“花落人亡”不可理解为形而下的画面,只能理解为形而上的空灵境界。如果从形而下的画面来说,花肯定要落的,人肯定要亡的,花落人亡两可知,怎么不知呢?两不知乃是两无知,无知是超越了有知之后的无知,是忘记了有知,是庄子所说的“坐忘”。是的,青春易逝,但林黛玉的美丽却能永存;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却可以超越,可以与宇宙同存。这样诗人算是排遣了。诗能作到这个份儿上,比肩李杜,直追风雅,妙,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