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感觉的分析(1/2)

    大约在一九七三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安排了唐钺先生、宗白华先生和我三人共同选译马赫的《感觉的分析》中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关的部分,作为学习参考之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感觉的分析》节译本就是这样产生的。

    十年动乱之后,我多次接到读者来信,要求我们把全书译出,同时,这件事也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的关注。于是,我终于克服了重重顾虑,着手组织了《感觉的分析》一书的全部翻译工作。经过几年时间,这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这个译本虽然以原先的节译本为基础,但是,节译的部分在全译本中又重新作了一些修改。全书译校的情况是:

    唐钺——第一章,导言:反形而上学;第四章,感官研究的主要观点;第九章,从生物学目的论的观点考察空间;第十四章,前面的研究对于物理学观点的影响。洪谦——六版的序言;第二章,论成见;第三章,我和阿芬那留斯以及其他科学家的关系;第五章,物理学和生物学·因果性和目的论;第十五章,本书陈述的见解被接受的情况。梁志学--第六章,眼睛的空间感觉;第七章,对空间感觉的进一步研究;第八章,意志;第十章,各个视觉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其它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感觉、记忆和联想;第十二章,时间感觉;第十三章,声音感觉。

    这本书的序言,以及第一、二、三、四、五、九、十四、十五各章是由梁志学同志校阅的,其余的第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十三章是由我审阅的。

    唐钺先生的译文以英文译本为基础。参照德文原文译成。我的译文依据的是德文原文。梁志学同志的译文也是从德文原文译出的。译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节译本译成之后,唐钺先生和我曾根据翻译时对《感觉的分析》一书的理解,写了一个较详细的译者前言;但是,当时的北大哲学系鉴于我们写的前言不合“四人帮”所谓的“党性”原则,着人将其加以修改。现在,经过反复考虑,我们认为,这样的“党性”原则并无是处,于是新译本中就去掉了节译本的前言部分。现在本应另写一篇译序,但身体不好,力已不济,谨向读者表示歉意。

    节译本之能完成,首先要归功于唐钺先生,另外,宗白华先生也出过一些力。至于全译本之能出版,则应归功于梁志学同志,他为此付出了最大的辛劳。胡文耕同志在全译本的组织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趁此机会,我对唐钺先生这位一直全心全意地献身学术研究的卓越学者表示敬意。此外,商务印书馆的高崧同志和武维琴同志在出版方面也给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洪谦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三日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第一版序言

    我常常被引进感觉的分析这个领域里来,这是由于我深信全部科学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的基础,须等待着生物学、尤其是感觉的分析作进一步的重要阐明。

    当然,对于达到这个目的,我过去只能做出很少的贡献。我的研究不是作为专业来进行的,而仅仅是附带着进行的,并且常常是在隔了好长时间之后,才能再继续下去;这个事实本身必然会使我所发表的那些散见的作品失去分量,也许甚至会使我受到不公开的谴责,以为我的研究是支离破碎的。因此,我更加觉得应该特别感谢那些研究家们,如赫林(E.Hering)、亨森(V·Hensen)、普赖尔(W.Preyer)等人,他们曾经注意到了我的著作的内容或我对于方法论的阐述。

    本书概括性的和补充性的陈述,对于我的观点或许是某种更为有益的阐明,因为这一陈述表明,无论在什么场合,我在自己所研究的许多具体事实中注目的正是同一个问题。虽然我完全不能要求被称为生理学家,更不能要求被称为哲学家,但是我希望一个物理学家会突破通常的专业界限,纯粹出于要开导自己的强烈的愿望而进行工作,即使我可能不是在每一点上都正确,这种工作对于别人也不会毫无价值。

    我本来爱好研究本书探讨的问题,我的这种爱好在二十五年前从费希纳(G.Th.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基本原理》(莱比锡1860年)一书中得到了最大鼓舞,但对我推动最多的还是赫林对于本书第四章第七节和第七章第二十一节详细指明的那两个问题的解决。

    有的读者出于某些理由,要避开比较概括的研讨,对于这样的读者,我可以提议他们不读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可是,对于我来说,全书的观点和各部分的观点是那么密切相关,因而我几乎很难把两者分开。

    布拉格,1885年11月

    马赫

    第二版序言

    本书原来是要起一个概要作用,假如我认为可以根据阿芬那留斯、科内利乌斯(H.Cornelius)、詹姆士、屈耳佩、勒卜(Loeb)、毕尔生、彼得楚尔特、维利等人偶尔发表的言论来作判断的话,那末,它确实已经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现在,过了十四年之后,本书又出了新版。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举动。尽管现在加上好多关于实验的具体研究,详细考虑本书问世以来曾经出现的文献,会使这本书膨胀成一厚册,而与它原来的性质不相符合,然而,我还是不愿意错过最近的这个机会,而不能不对我所重视的这一个题目再说一些话。因此,在这一版我增加了最必要的补充和解释,主要是插进一些简短的章节。其中的一章,即第二章,我已经搁到1897年发表的英文版中去了。

    我的认识论的物理学研究和我现在对于感官生理学的研究,都是以同一个观点为依据,这就是: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必须排除掉,它们是多余的,并且会破坏科学的经济性。如果说我对于那些反对我的观点没有用批判的和论战的方式作详细的讨论,那末,这的确不是由于我轻视那些观点,而是因为我深信这类问题不能用讨论和论战来解决。在这里,唯一有益的办法是把未成熟的思想或内容矛盾的未成熟的思想耐心地经年累月地搁在心里,诚实地努力完成未成熟的思想或除去矛盾的成分。有些读者把这本书翻了头几页之后,由于深信自己不能再跟着我前进,便把它抛开了;这些读者也只有采取我自己过去有时不得不采取的办法。

    本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