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货币、信用与商业-英-马歇尔 > 第四章 一国需要的通货总值

第四章 一国需要的通货总值(2/2)

年息。

    上面的初步探讨说明了一个国家以通货形式需求现有购买力的一般性质,或至少说明了人们由于拥有大量存款而直接支配通货的一般性质。

    为了更明确地对此加以说明,我们假定:一国的居民(包括各种性格和各种职业的居民)认为值得保存的平均现有购买力,等于他们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加上财产的五十分之一,那么,该国通货的总价值即有与这两个数量的总数相等的倾向。再假定:他们的收入总值在正常年景为五百万夸特小麦,他们的财产总值为二千五百万。那么,通货总值就将为一百万夸特小麦。因为,按照这一比例,每一个人在权衡了支配更多的购买力的有利之处,和把更多的财源投入不产生直接收入或其他利益的货币的不利之处以后,就能够得到他们所想要支配的现有购买力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货为一百万个单位,则每一单位将值一夸特小麦;如果通货为两百万个单位,则每一单位将值半夸特小麦。

    因而实际情况是:在每一社会中,人们的收入之中都有一部分被认为值得以通货形式加以保存;这或许占收入的五分之一,或许占十分之一,或许占二十分之一。以通货形式保有的大量资源,可以便利人们的买卖,使人们有可能讨价还价。但另一方面,这又使一些资源冻结在不生产的形式之中;而这些资源如果用于生产更多的家具,则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用于生产更多的机器或饲养更多的牲畜,则能带来货币收入。在原始社会里,甚至在象印度那样相当进步的社会里,只有富人才想把他们的许多资源变成通货。在英国,除极穷的人以外,所有的人都存很多的钱;中产阶级的下层存钱较多,而用支票付款的富人则使用货币较少。但不管是哪种社会,其资源之中总有一部分是各不同阶级的成员想以通货形式加以保存的。所以,如果其他一切条件保持不变,通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就有这样的直接关系:要是这个增加10%,那个也增加10%。当然,人们想以通货形式保存其资源的比例愈小,通货总值就愈低,也就是说,与一定数量的通货相对应的物价就将愈高。

    以下若干因素可以永久性地改变通货量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这种关系:第一,人口和财富的变化,这可以改变总收入;第二,信贷机构的增加,它们可以用其他支付手段代替通货;第三,运输、生产和商业方法的变化,这可以影响商品在制造和买卖过程中易手的次数。另外,一般商业信用和商业活动的变化可以暂时改变通货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①

    ①上面的叙述摘自1899年我对印度通货委员会提出的第11,759—11,761个问题所作的答复。实际上:关于货币和信贷的大部分问题的讨论,可以在我对那个委员会提出的第11,757—11,850个问题所作的答复中找到;还可在1887—1888年我对金银委员会提出的第9,623—10,014和10,121—10,126个问题所作的答复中找到。

    当然,英国商业所需的通货总值较少,因为英国的中上层阶级都以支票来清偿大部分债务,而只有极少数支票拿去兑现,大多数支票只是把通货的支配权从这一家银行帐上转到另一家银行帐上而已。

    如前所述,贵金属(无论是贵金属块还是铸成硬币的贵金属)常被窖藏起来以应付未来的已知的或未知的需要。这种习惯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中仍很流行。但在“西方”国家,甚至连农民,如果富裕的话,也倾向于把他们的大部分储蓄投资于公债券或他所熟悉的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证券,或者委托银行保管他们的储蓄。特别是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民中间,私人手里的大部分通货都是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当作直接购买力来使用的。

    4.职业和性情影响收入相同的人所希望直接支配的通货量。

    一般说来,一个按周领工资的人如果大手大脚,会把他拿到的金银硬币很快花掉,但由于他无论如何手里至少得保有一先令(除非他特别不顾后果),他花掉铜币的速度可能并不比别人快许多。同样,一个按季领薪水的人如果大手大脚,则会提高他掌握的金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但由于他手里不能一镑钱也没有,所以实质上不影响银币和铜币从他那里流进流出的速度。

    在现代国家,几乎所有大宗买卖都用支票来支付,因而大商人手中保有的通货较少。但在没有任何辅助通货的信用手段时,每一个商人就必须依靠他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购买力,这样一有机会,就能用来进行赚钱的买卖。他会根据直觉和经验权衡大量窖藏的利弊。他知道,如果他保有的购买力太少,他会经常感到手头很紧;如果保有的购买力太多,又将减少他的物质收入来源,而且很少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他的全部现有购买力。

    概括地说,在相同条件下,对一个人适用的规律,对另一个人并不十分适用。但正如配第所说,“最有钱的人很少……把钱放在身边,而是把它变成或转辗变成各种很能赚钱的商品”。①

    ①配第认为,“货币量只要能够支付英国全部土地的半年地租、四分之一的房租、全体人民的一星期的开支、全部出口商品的四分之一左右的价值”,对英国就“足够”了(见《货币略论》,问题23和25,同时参阅他的《政治算术》第九章和《献给英明人士》第六章)。据洛克估计,货币量只要能够支付工资的“五分之一、地主收入的四分之一、经纪人每年现金报酬的二十分之一,就足够推动任何国家的商业了。”康梯龙经过长期而仔细的研究于1755年得出结论说,所需的货币价值为一国总产品的九分之一,或他所谓相同的东西,地租的三分之一。亚当·斯密的看法比较接近现代怀疑主义,他说:“决定这个比例是不可能的”,虽然“据不同的作者计算,这一比例为年产品总值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以及三十分之一。”

    5.虽然每一单位通货的购买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通货单位的数量成反比例,但增发不兑现纸币会降低其信用,从而减少人们愿意保有的现有购买力的数量。也就是说,增发不兑现纸币会大幅度降低每一单位通货的价值。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考虑通货的信用会对人们或者直接以手头的现款和银行存款或者间接以公债券和交易所证券(它们可以带来固定的货币收入)保存其财源的态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通货的信用受到损害,这种影响可能是很大的。事实上,盲目增加不兑现通货的数量,很可能会大幅度降低每一单位通货的价值,因为增加不兑现通货的数量会降低通货的信用,使每个人愿意以通货的形式保存的财源的份额大大缩小。因此,所增加的通货的每一个单位将支配较小财源份额中的较小部分;这样,其价值便双倍下降。所以,不兑现纸币的总值不可能因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它的数量的增加(一旦增加就很可能不断增加)会大幅度降低其每一单位的价值。

    在我们现在已经熟悉了的这一学说(即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每一单位通货的价值与通货单位的数量及其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例)中,尽管没有明确指出,但却隐含着这样一个命题,即在一定的工商业水平下,一国人民在一定时期所需要的现有购买力的数量是一定的。

    这一“数量说”就其本身而言是有用的,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了证明这一命题而必须假定不变的“其他条件”是什么,也没有说明决定“流通速度”的原因。

    该学说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因为,如果总帐的一栏精确地记下一年中所有的现金交易及其价值,而另一栏记下每笔交易所用的货币的单位数,则这两栏中的数字加起来就一定相等。当然,第二栏表示的是所有货币单位的总易手次数的总值,换句话说,就是用每单位货币的平均易手次数(不包括馈赠,偷窃等等)乘货币总值所得的积。

    该命题中要求保持不变的条件有(a)人口;(b)每人的交易额;(c)直接用货币完成的交易在交易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d)货币的效率(或平均流通速度)。只有考虑到这些条件,才能考察这一学说,而如果考虑到了这些条件,这一学说也就成了不言自明的真理。

    6.通货与别的东西不同,其数量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它所提供的服务的数量。不兑现纸币。

    上面已从许多方面说明了“数量”说在通货价值方面的含义。这里要说明的主要事实是:一国货币量的增加,不会增加它所提供的总服务量。这并不与这一事实相矛盾,即作为一国通货的黄金的数量的增加,会增加该国通过输出黄金获得商品的手段,并使该国可以把一些通货变成装饰品。它只是意味着,通货的目的首先是便利交易;为了这个目的,通货要有一明确的定义,并为一般人所接受。其次,通货要有稳定的购买力。这种稳定性不兑现的纸币也能取得,只要政府(1)能防止伪币流通;(2)能使人民绝对相信,真钞票不会发行过多。金币之被当作通货,是因为人们相信,自然界不会让人们从它的仓库中获取的通货猛烈地增加。如果发现了和大煤矿一样大的金矿(尽管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认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金币也就失去了任何效用。①

    当然,金币价值的稳定性多少归功于装饰品和某些工业用途对黄金需求的稳定性,而如果真的发现了大金矿,则将使它不容易找到适当的用途。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构造与地球不同的行星上,打一把好锯子的铁矿石的交换价值也许比一磅黄金的交换价值还要高。②

    ①精细印制的纸币,使伪造者的成本很大,而且会被立刻发现。众所周知,一种特别的印刷方法防止了英格兰银行钞票的伪造。

    ②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如果钻石很多,则它们将革新和扩大那些需要比钢还要坚硬的材料的工业部门,但它们作为个人的装饰品来使用就不那么适宜了。另一方面,如果羊毛或几乎所有其他有用的商品的价格都下降,使其消费量增加而总成本减少,则世界上的真实财富将几乎是按比例地增加,虽然富人受益不多,但穷人却将比过去穿得暖和一些。

    如果不兑现的通货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控制,则可以调整其数量,使其单位价值保持在某一固定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况:(1)由可靠的物价指数所显示的平均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或者(2)在其通货坚定地以贵金属为基础的那些国家里,这个平均水平随着物价的一般变动而变动;或者(3)有关国家的政府可以精心编制一份国内一般物价一览表,并且根据上面第三章中所提到的方法来调节其通货量,使(譬如说)每一千个单位所平均支配的一般商品的数量相一致。

    “可兑换的”纸币——即肯定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币(或其他本位硬币)的纸币——对全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几乎和面值相等的本位硬币一样。当然,哪怕对这种纸币十足地兑换成本位硬币的能力稍有怀疑,人们就会对它存有戒心;如果它不再十足兑现,则其价值就将跌到表面上它所代表的黄金(或白银)的数量以下。

    应该指出,本章讨论的只是信用正常时对通货的需求。信用发生动摇时,应对通货的供给采取非常的和所谓补救的措施。第四编信用波动那章,将对这个问题有所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