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章 抽象(1/2)

    在前几章中,我们分析了科学思潮对近代思想家所致力研究的更深刻的问题发生了一些什么影响。任何个人、任何有限的社会和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同时思考一切的问题。因此,为了说明科学对于思想的各种影响,我们便从历史的观点分析了这题目。像这样追述时,我始终没有忘记,整个故事的结局是统治这三个世纪的科学唯物论的快乐体系显然垮台了。因此,我便强调了几派盛行的批评意见。我自己也试图提出另一种宇宙论的学说。这一学说内容十分宽广,足以包括科学与科学批判的基本论点。在这一体系中,占主要地位的物质概念被有机综合体概念代替了。但我总是经常从科学思想的实际复杂情形和它所提示的混乱状态着眼。

    在本章和下一章中,我们将把现代科学的特殊问题放到一边,而对事物在作详细分析以前的性质进行客观的观察。这种看法被称为是“形而上学”观点。所以读者如果连这两小章形而上学都不感兴趣的话,那就最好跳过去看“宗教与科学”那一章。那儿将重新讨论科学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讨论形而上学的这两章完全是叙述性的。这种叙述的根据是:(1)对于构成直接经验的实际事态的直接知识,(2)它们可以成为调和各种经验的系统叙述的基础,(3)它们能提供许多构成认识论的概念。关于第(3)点,我的意思是对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作一个普遍的叙述后,就能使我们知道认识为什么能成为已知事物中的一个环节。

    在任何被认识的事态中,对象都是一个经验的实际事态,视超越该直接事态的实有领域如何而有不同①;因为那些实有这一经验的和其他经验事态发生类似的或不同的连系。例如,某一深度的红色在直接事态中可能以一定的方式和一定的球形连系在一起。但这种红色和这种球形都表现自己超越了这个事态。因为两者都和其他事态具有其他关系。同时,除开同类事物在其他事态中的实际事素以外,每一个实际事态都处在另一种交互关连的实有领域中。这一领域是由一切可以为它作有意义的陈述的假命题显示出来的。这是一个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向的领域,它在实际中的立足点超越了任何一种实际事态。假命题对于每一个实际事态的真正关系是由艺术、虚构叙述以及关于理想的批判等显示出来的。这就是我所主张的形而上学论点的基础,也就是说,对实际的理解必须联系到理想。这两个领域是整个形而上学的立场所固有的。

    如果能真实地说出关于某一实际事态的某种命题是假的,这便表现了美学成就的颠扑不破真理。它表明了“伟大的否定”,这就是它的基本性质。一个事件的决定性和它的假命题对它的意义是成正比的。假命题对事件的关系无法通过达成态而与事件的本质分开。这些超越的实有被称为“普遍”。我个人喜欢用“永恒客体”,这样就能摆脱“普遍”一词在漫长的哲学史中所具有的假定。因此,永恒客体在本质上是抽象的。我所谓的“抽象”指的是永恒客体本身(也就是它的本质)不必涉及任何特殊的经验事态就可以直接理解。成为抽象就是超越实际的特殊具体事态。但超越实际事态并不等于和它脱离关系。相反地,我认为每一种永恒客体都和这种事态有其固有的连系。这种连系我称之为进入事态的样态。因此,要理解一种永恒客体,必须认识以下各点:(1)它的特殊个性,(2)它体现在实际事态中时常发生的与其他永恒客体的一般关系,(3)说明它进入特殊实际事态的一般原则。

    这三点说明两个原理。第一是每一个永恒客体都是一个个体,在其自身特殊的形式下形成其本身。这种特殊的个性就是该客体本身的实质。除了形成它本身以外就没有别的说法了。因此,个体的本质只是从其独特性来看的本质。同时,一个永恒客体的本质也只是它对每一个特殊事态作出其独特贡献时的情形。这种客体在各种进入事态的样态下都是它本身,所以这种独特贡献对于所有的事态说来都是相同的。但单就进入的样态来讲,仍然每次都是不同的,所以它的特殊的贡献也一次和另一次不同。因此,一个永恒客体的形而上学地位就是实际的可能性的地位。每一个实际事态的性质要由这种可能性在该事态中体现出来的方式来确定。因此,体现就是可能性的选择。更正确地说,这就是根据它在该事态中体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分等加以选择。这一结论就使我们得出了第二个形而上学原理:一个永恒客体作为一个抽象的实有来看,不能脱离与其他永恒客体的关系;它虽然和进入某一实际事态的实际样态无关,但也不能脱离它与一般实际的关系。这一原理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叙述:每个永恒客体都有一个“关联性的本质”。这种关联性的本质就决定该客体为什么可能进入实际事态。

    比方说:如果A是一个永恒客体,那么A的本质就牵涉到A在全域中的地位,而不可能脱离这种地位。在A的本质中关于A与其他永恒客体的关系存在着一种肯定性,而关于A与实际事态的关系则存在着一种不肯定性。A与其他永恒客体的关系既是肯定地存在于A的本质之中,所以便是内在关系。这话的意思是说,这种关系是构成A的成分。因为处在这种内在关系之下的实有,如果脱离了这种关系就不能成其为实有。换句话说,它一旦具有内在关系就永远具有内在关系。

    A的各种内在关系联合构成了它的意义。

    其次,在一个实有的本质中如果没有容纳外在关系的不肯定性,就不可能发生外在关系。A身上的“可能性”实际就是A的本质可以容纳对于实际事态的关系。A与实际事态的关系不过是A和其他永恒客体的永恒关系在该事态中实现时的分等情况。

    所以,说明A进入特殊实际事态α的一般原理就是A本质中所存在的、关于进入α的不肯定性,以及α的本质中所存在的关于A进入α的肯定性。因之,综合包容体α就是A的不肯定性进入α的肯定性的解答。而且,A与α之间的关系对于A说来是外在的,对于α讲来则是内在的。每一个实际事态α都是一切进入实际事态的模式的解答。在这里面真理与虚假代替了可能性。A完全进入α这一事情由有关A与α的一切真命题表示,同时也可能由有关其他事物的真命题来表示。

    永恒客体A和其他永恒客体之间的确定关联便是A怎样有系统地、并且本质上就必然和每一个其他永恒客观发生关系。这种关联就表示着一种体现的可能性。但关系是有关全部有关关联对象的事实,不能把它孤立起来,而认为它只牵涉一种关联对象。因此,在可能性的本质中便普遍地包含着一种有系统的互相关连。永恒客体的领域其所以能正式称为一个领域,就是因为每一个永恒客体在这一般互相关联的系统综合体中都有自己的地位。

    在A进入实际事态α时,A和其他永恒客体在这种体现中分等排列出来的相互关系,需要涉及A以及其他永恒客体在时—空关系中的地位才能表现出来。为了这一目的,如果不涉及α与其他实际事态在同一时—空关系中的地位,这一地位也是无法表达的。因此,事件实际过程借以表达自身的时—空关系就不外乎是各永恒客体间一般系统关系的选择性限制。所谓限制,应用到时—空连续区上时就是实际的决定。

    如空间的三维,时—空连续区的四维等。这些都是事物实际过程中所固有的。

    但对于一个较为抽象的可能性说来则是武断的。实际事物的基础上的一般限制,和各个实际事态特有的限制是不同的,其情形将在论“上帝”的一章中充分讨论。

    同时,各种可能性相对于实际性的地位也必须参照这个时—空连续区。在对可能性作任何特殊考虑时,都可以看到这个连续区被超越。但如果对实际性具有一定的关系时,超越时—空连续区便也需要有一定的方式。因此,从根本上说来,时—空连续区便是关系可能性的所在地,这是从更普遍的系统关系领域中选择出来的。这种关系的可能性的有限场所,表明着体现过程的一般体系所固有的一种可能性的限制。

    不论和该体系关联的可能性是什么,都处在这个限制之中。对于事件的一般过程(不是特殊事态所引起的特殊限制)说来,一切具有抽象可能性的东西,都充满在时—空连续区的每一种可能的空间位置和时间之中。

    如果一切可能性的关联的一般系统,受到其本身和一般实际事物相连系的限制,那么从根本上说来,时—空连续区就是这样的体系。可能性的本质也规定它必须包括这种和实际的连系。因为可能性中就存在着脱离达成态的可达成性。

    上面已经强调过,一个实际事态应认为是一种限制。这种限制的过程可以进一步说成是分等的过程。实际事态(如α)的特性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说明:任何永恒客观(例如A)的本质中都存在着一种不肯定性。实际事态α则将每一种永恒客体都综合到它本身之中。这样它就包括A对于其他个别或整套永恒客体的全部确定关联。这种综合是体现而不是内容的限制。每一种关系都保存着它固有的自我同一。进入这种综合体的等级是每一个实际事态(如α)所固有的。这些等级只能通过价值的相关性来表现。如果把不同的事态加以比较,价值的相关性的等级是不同的。最高的是把A的个体本质作为某一等级的美学综合体的一个因素包含在内,最低是把A的个体本质作为美学综合体的一个因素而排斥掉。在这最低的等级上,A的每一种确定关系组合在一个事态中时只是说明这个关系何以是一个确定的未体现的可能。除了在未体现的内容的系统化始基中作为一个因素外,并不能贡献任何美学价值。如果A所处的等级较高,它仍然没有体现出来,但在美学上还是有作用的。

    因此,如果A只从它对其他永恒客体的关系来看,那就正是“A作为不存在来看”的情形。但“不存在”就意味着“脱离了被包容在实际事件内或被排斥在实际事件之外等类的肯定事实”。同时,“A对于肯定事态α不存在”就意味着A在一切肯定关系中被排斥于α之外。“A对α存在”就意味着A在其某类肯定关系中被包容到α里面去了。但没有任何事态可以把A的一切肯定关系都包容在内。因为某些关系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从被排斥的关系讲来,A对α就是不存在,甚至从其他关系上讲A已经在α中存在时也是这样。从这种意义上讲来,每一个事态都是一种存在与不存在的综合体。同时,某些永恒客体虽然仅是作为不存在而被综合在事态α之中的,但每一个作为存在而被综合的永恒客体同时也是作为不存在而被包容的。“存在”在这儿就意味着“作为个体而言在美学综合体中是有效的。”“美学综合体”就是“经验综合体”处在它本身与其他实际事态的关连所产生的限制之下所形成的自我创生状态。从以上所说的看来,我们可以作出结论道:所有的永恒客体被包容到每一个事态中去时的一般状况都具有双重性质,一种是每一个永恒客体对于一般事态的不肯定关系,另一种是它和某一特殊事态的肯定关系。这一叙述总结了外在关系何以可能存在的理由。但这种理由必须将时—空连续区从一般所谓的单纯实际事态的涵义中解放出来,并且从根本上加以说明,也就是说明它怎样由于抽象可能性的一般性质被事件实际过程的一般性质限制而产生出来的。

    内在关系方面所产生的困难在于如何解释特殊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既然有内在关系存在,每一件东西就必须依存于一切其他东西。

    但情形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除非是知道其他一切东西,否则就无法知道任何东西。因此,我们就显然必须把所有的东西一口气说出来。这种假定的必要性显然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解释,既然承认有限的真理,内在关系又何以能存在。

    实际事态既然是从可能性的领域中选出来的,那么实际事态何以具有普遍性质的终极解释就必须对于可能性领域的一般性质作一分析。

    永恒客体领域的分析性质,就是它的基本形而上学真理。

    这种性质的意思就是这个领域中任何永恒客体A的地位可以分析成为某几个不定数目的范围有限的从属关系。例如,如果B与C是另外两个永恒客体,那么彼此之间就具有某种完全肯定的关系R(A,B,C),它只牵涉A,B,C.在它容纳关联对象的能力中就无须提及其他肯定的永恒客体了。当然,关系R(A,B,C)可能牵涉一些从属的关系,其本身就是永恒客体,而R(A,B,C)本身也是永恒客体。同时还有其他关系在同一意义下也只涉及A,B,C.现在我们要来看看,在永恒客体的内在关联下,这个有限的关系R(A,B,C)是怎么可能存在的。

    永恒客体的领域中存在着有限关系的理由是:这些客体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完全非选择性的,但作为体系来说是完整的。我们所谈的既是可能性,那么每一种可能的关系就必然存在于可能性的领域里。每一个永恒客体的这种关系,都建筑在该客体在一般关系系统中作为一个关系对象的完全肯定的地位上。这种肯定的地位就是我所谓客体的“关系实质”。

    这种关系实质只需要参照该客体就可以决定。其他客体除非特别牵涉在这种实质(当该实质是一种复合体时)之内,否则就无须参照。所谓复合体的问题在下面就要解释。至于“任何”、“某些”等词则是从逻辑中的变项这一概念中引伸出来的。整个的原则是某一个肯定的永恒客体A和n(肯定有限数)个其他永恒客体X1X2……Xn之间某些肯定关系,除非后者中每一个都具有适当地位,因而在那多种关系中起了自己的作用,否则便无需决定几个其他客体就能对这种关系作一特殊决定。这一原理的根据是,一个永恒客体的关系实质并不是它本身所特有。只要有每一个永恒客体的关系实质就能决定全部关系实质的统一体系,因为每个客体在内部都具有一切可能的关系。因此,可能的领域便为有限套数的永恒客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关系格架。所有的永恒客体只要自身的地位允许,便都处在这种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