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0.劳工运动(1/2)

    30.劳工运动

    工作这一活动(同他人隔离是这一活动的必要前提)尽管不能建构一个自治的公共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人作为人展现自我--但在许多方面都同展现空间有关;至少它同由它产生的有形的俗物世界有关。因此,技艺可能是一种非政治的生活方式,但它当然不是反政治的。然而,这恰恰是劳动的一种状况,它是这样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既不与世界在一起,也不与他人在一起,而只与自身相处,面对生存的必需。当然,他也与人相处交往,但这种相处并无真正的多样性的明确记号。这种相处如同技艺(更不用说那些独特的人的相互关系了),不寓于不同技术与职业的有目的的结合中,而是存在于从根本上相似的个体的增殖中--因为仅仅作为有机物而言,他们都是相似的。

    把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劳动(在这当中,众多的个体"就像一个人似的共同劳动'勺,这正是劳动的本质所在;正是在此意义上,相处与劳动的联系比与其他任何活动的联系更密切。够但是,这种"劳动的集体性本质"除了建构一个(对劳动者群体的每一个人来说)可认识、能鉴别的实体外,反过来也使他fi]丧失了对个性和身份的自觉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劳动中产生的所有"价值"超越了它在生命过程明显的功能,它完全是"社会性的",在本质上与吃喝所带来的附加快乐没什么不同。社会性来自人同自然的新陈代谢活动,它不是建立在平等上,而是建立在相似上;在这一观点看来,以下一点再正确不过了--"从本质上说,哲学家在天资秉赋与性情方面同街头小贩并无多大区别,就像驯犬与猎犬没多大区别一样"。亚当·斯密的这种观点确实更适合于一个消费者社会,而非交易市场中聚集的人群。这个交易市场使生产者的技能和品质得以展现,因而总是给差别提供了某些基础。

    在一个以劳动、消费和共同表达为基础的社会里盛行的相似性与共同劳动的**经历密切相关--在共同劳动中,劳动的生物性节奏促使劳动者融合成这样一个团体,以至于每个人都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个体,而是都同其他人相连的一分子。当然,这也缓和了劳动带来的辛劳困苦,就像排队行军可以使每个士兵走得轻松一样。因此,对于动物化劳动者而言,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劳动的意识与价值完全依赖于社会状况。"即依赖于劳动和消费过程轻松自如地发挥功用的程度,而不受"恰当表达的专家态度"的制约。问题仅在于,最佳的"社会状况"正是那种有可能使人的身份得以丧失的状况。众人合一在根本上是反政治的;政治或商业社会盛行的是众人合一的反面--一以亚里土多德为例--这一反面不包括两个物理学家的结合,而是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农民的结合,"总之,是不同的独特的人"的结合。

    公共领域中的平等必然是一种不平等的平等,在某些方面以及出于某些特殊目的需要被"平等对待"。如此,平等化的因素不是来自人的"本性",而是来自外部,就像金钱(再举亚里士多德为例)作为一种使物理学家和农夫的不平等活动平等化的外部因素为人所需一样。因此,政治平等与我们在死亡面前的平等(死亡作为所有人的共同命运来自人的条件),与上帝面前的平等(至少,在基督教的解释中我们平等地面对人生与生俱来的原罪)恰恰相反。在这些例子中,无平等者可言,因为相似性随处可见;不过,基于同样的理由,这种相似性的实际经历(即生与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