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类理解论-英-洛克 > 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2/2)

使我自己免除了这种错误。因为我们如没有清晰明白的意念,而且只是造作名词,虚声聒人,强装有知,那并不能使自己底愚陋得到救药。我们任意所造作的名词,并不能把事物底本质变了;我们之能了解它们,亦只以它们能标记,能表示确定的观念为限。因此,我很希望那些强调“实”和“体”两个字的人们,来思考思考,我们如果把实体一词应用在无限的上帝、有限的精神和物体三者时,它底意义是不是前后相同的?而且这三种互异的实有既然都叫做实体,那么实体一词所表示的观念,是不是前后一致的?如果是这样的,则我们是否可以说,上帝、精神同物体,三者都具有公共的实体性质,其所差异的只在于那个实体底各种不同的变状,就如树和小石一样,都可以说是物体,都具有公共的物体性质,其所差异的,只在于那种共同物质底变状。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则这种学说真够不入耳了。如果他们说,他们把实体一词用在上帝、精神和物体时,他们有三种不同的意义,而且他们说上帝是实体时,实体代表着一个观念;说灵魂是实体时,实体又代表着另一个观念;说物体是实体时,实体又代表着第三个观念;——如果实体一词代表着三种各异的观念,他们应该把那些观念弄清楚,或者至少给它们三种不同的名称,以免在这样重要的一个意念方面,因为名词含糊、意义混杂,自然而然引起纷乱和错误。不过这个名词不但不曾被设想有三个清楚的意义,而且在平常用法中,连一个清晰的意义亦没有。退一步说,如果他们能分别实体底三个清晰的意义,则别人何以不能再加上第四个意义呢?

    19 实体和附性在哲学中并无多大的功用——有的人们忽然发生了附性底意念,并且以为各种附性虽是真实的实有,却需要一种寄寓的所在,因此,他们便不得不找出“实体”一词,来支撑它们。可怜的印度哲学家(他们想象地球需要一些东西,来支撑它),如果想到实体一词,则他便不必费心来找一只象,来支撑地球、再找一个龟、来支撑他底象;只有实体一词就很够他用了。欧洲哲学家如果不知道实体是什么,就说它是附性底支托,则印度哲学家虽不知道实体是什么,亦可以说实体是地球底支托。印度哲学家底解答如果不满人意,则欧洲哲学家底解答亦不能独外。因此,我们对于实体并无任何观念,只是对它底作用有一个含糊的观念。

    20 不论有学问的人在这里作何解答,我相信,一个解事的美利坚人,如果要想研究事物底本质,如果要想知道我们底建筑,则我们如果只告他说,柱子是被基础所支撑的一种东西,基础是支撑柱子的一种东西,那他很难满意你这种解释。你这样解释以后,他不觉得你是同他开玩笑,而不是指教他么?照这样说,则我们如果告一个生人说,一切有价值的书籍都成立于纸和字,而且字是寄寓于纸中的,纸是呈现字的,那他亦就很可以明了了书底本质,和其所含的东西了。我们如能由这种途径清晰地观念到字和纸,则这种途径亦就太高妙了。不过拉丁文寄寓(inherentia)和实体(substantia)两词,如翻成英文中的附着(sticking-on)和支撑(underpropping)两词,则他们便会给我们发现出实体和附性底学说是如何清晰而有理致的,便会给我们指示出,它们在决定哲学问题时,有多大功用。

    21 在物体底极限以外,定有虚空——我们可以话归正传,讨论我们底空间观念。我们如果不假设物体是无限的(我想人都不会如此说),则我们可以问,上帝如果把人置在有形事物底边缘上,人是否能够将其手伸在自己底身体以外。如果他能够,那么他就将把他底手臂伸在以前曾有空间而无物体的那个地方;而且他如果把他底手指张开,则各个手指中间,一定会有无物体的空间存在。如果他不能把他底手伸出去,那一定是由于外面的障碍,(因为我们假设他是生活着的,而且有能力来运用他身体底各分;这种能力,如果上帝愿意的话,人是可以有的,否则我们至少亦可以说,上帝能移动他;)因此,我就可以问,能阻止他底手上升的,还是实体,还是附性,还是一些东西,还是完全虚无?他们如果能解决了这一层,那他们就会自己来解决,相距的两物间,那种既非物体又无凝性的东西毕竟是什么?同时我们还可以说,人们如果可以主张,“两物中间无物阻碍时,则它们必然会接触”,则我们亦可以主张,“在无阻碍的地方(在一切物体底极限以外,就是这样的),一个在运动中的物体,亦一定会继续往前进行。”他们那种论证如果是合理的,则我们这种至少亦是一样合理的。因为纯粹空间足可以使两物不至非接触不可;而且止有空间相隔,并不足以使运动停止。因此,这些人们或则承认自己以为物体是无限的(自然他们不喜如此说),或则断言空间不是物体——总不能逃出这两种途径。我很愿意,一个能思想的人在自己的思想中,试试能给空间下一个限制不能(在时间方面他是不能的),试试能借思想达到两者底尽处不能。不过他底永久观念如果是无限的,则他底博大观念亦一定是无限的:因为两者之为有限或无限,都是相等的。

    22 毁灭底能力可以证明有个虚空——再进一步说来,人们如果主张空间离了物质便不能存在,则他们不止把物体认为是无限的,而且不承认上帝有毁灭任何物质部分的能力。我相信,人人都不会否认,上帝能把物质中一切运动停止了,并且能把宇宙中各种物体确立在完全的寂静状态和静止状态,任意使它们继续存在各种长的时间。因此,任何人只要承认,在各种普遍的寂静状态中,上帝能毁灭了这部书或读这部书的人底身体,则他必得承认虚空是可能的。因为我们分明看到,被毁灭的那个物体底各部分以前所占的空间,仍然可以存留,仍然可以是一段无物体的空间。因为周围的物体既然完全不动,就如钢筋的墙似的,因此,它们在那种情形下,一定会使别的物体绝对不能进入那个空间。实在说来,人们所以相信,一个物质分子移动后,别个物质分子就非填其地位不行,乃是因为他们假设空间是充满物质的。不过这个实空不能只以假设的事实来证明,它必需要一个更好的证明,可是这种证明,我们是不能以实验来做出的。据我们底清楚明白的观念看来,我们分明知道,空间和凝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我们存想空间时,并不必非存想凝性不可。人们只要主张虚空或否认虚空,则他们就已自己承认了,他们能清晰地观念到虚空同实空,能清晰地观念到没有凝性的广袤(只是他们不承认它底存在),否则他们所争执的是完全没意义的。因为人们如果把文字底意义改变了,竟然叫广袤为物体,竟然以物体底全部本质就是无疑性的纯粹虚空,则他们谈说起虚空来时,一定会陷于荒谬的,因为无广袤的广袤是不会存在的。因为所谓虚空,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它是指着无物体的空间而言;既然如此,则人们只要不承认物质是无限的,只要不否认上帝有能毁灭任何物质分子的能力,则他们一定会承认这种虚空底存在。

    23 运动可以证明虚空——不过要想发现虚空我们且不必远远地超出宇宙中物体底极限以外,亦不必求助于上帝底无限能力,只有我们在邻近所看到的那些物体底运动就能证明这一层。人如不相信,则他可以做一个试验。他可以把任何体积的一个凝固物体分为许多部分,看看如果在各表层中间,不曾有任何大的虚空,甚至不曾有物体分解后最小部分那样大的虚空,那么,他是不是可以把那些凝固的各部分在各表层底范围以内,自由在各方面上下移动。物体所分成的最小分子如果同芥子一样大,而且物体分化后那些分子如果要在各表层底范围以内自由运动,则它们必须要有和芥子体积同样大的虚空才行,同样,物体底分子纵然小于芥子万万倍,它们亦必须要有小于芥子万万倍的无物体的虚空才能运动。这种真理如在前一方面是真的,则在后一方面,亦一定是真的,如是一直可以推至无限。这种虚空无论小至如何程度,它总会把实空底假设取消了。因为只要有一个没物体的空间。同自然中所能存在的最微小的物质分子相等,则它仍会是一个无物体底空间,仍可以使空间和物体大有分别,而且两种分别就如无底的裂缝(měga chásma)似的,成了自然中最远隔的距离。我们纵然假设,运动所必需的虚空,同所分的凝固物质底最小部分不相等,而只等于它底十分之一或千分之一,我们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仍会有一个无物质的虚空。

    24 空间观念和物体观念是互相差异的——不过我们如果要问,空间(或广袤)观念同物体观念是否一体,则我们要解答这个问题,并不必来证明虚空底真正存在,我们只须证明虚空底观念就是了。人们既然讨论、研究,事实上究竟有无虚空,这就足以证明他们有一个虚空底观念,因为他们如果不曾有“无物体的空间观念”,则他们万不会过问到它底存在。他们底物体观念所包含的,如果不是于**裸的空间观念之外,还另有一些东西,则他们亦不会猜想世界之为实空。倘或不然,则我们如要问是否有无物体的空间,那正同要问是否有无空间的空间,或无物体的物体一样荒谬,因为这些名词都成了同一观念底各种不同的名称。

    25 广袤虽同物体不可分离,亦不能证明它们是一致的——真的,广袤观念同一切可见可触的性质是完全不可分离的,因此,我们在看到或触到任何外界物象时,很少不同时接受了广袤底印象。人们所以认物体底全部本质就成立于广袤,我猜想就是因为广袤太容易同别的观念在一块被人注意。这一点是不足惊异的,因为他们底视觉和触觉已经使广袤观念充满了他们底心,并且完全占据了他们底心,因此,任何东西只要没有广袤,他们就不承认它是存在的。不过人们所以说物体底本质就是广袤,有的只是因为他们在判断事物底可能性时,只依据于自己底狭隘粗疏的想象;有的乃是因为他们说,他们离了广袤,便不能想象物体底任何可感性。前一种人,我是不同他们讨论的,我只可以同后一种人来研究。我希望他们知道,他们如果能反省自己底滋味和嗅味观念,一如其反省自己底视觉观念同触觉观念一样;而且他们如果能考察自己底饥渴观念,以及别的痛苦观念,则他们一定会看到,那些观念完全不包含广袤观念。实在说来,广袤观念亦只是感官所发现的物体底一种性质,正同别的性质一样,而我们底感官在这里是难以足够敏锐地洞见事物底纯粹本质的。

    26 各种观念如果只因为同别的观念常常联合在一块就被人认为是别的事物(同那些观念常相连合的)底本质,而且同别的事物不可分离,那么,所谓单一亦一定是任何事物底本质,因为任何感觉对象或反省对象,都带有“一”底观念。不过这种辩论之为脆弱,我已经充分证明过了。

    27 空间观念和凝性观念是互相差异的——总而言之,不论人们对于虚空底存在有何意见,而我们依然看到,我们底空间观念之异乎凝性观念,正如凝性观念之异乎运动观念,运动观念之异乎空间观念一样。我们所有的观念再没有比这两个观念更为分别清楚的;我们很容易想象无疑性的空间,正如同我们很容易想象无运动的物体或空间一样,——虽然我们再切实不过地知道,物体和运动离了空间都是不能存在的。在这方面,人们亦许会认空间只是由远离的一些别的事物底存在而来的一种关系,或者亦许要把最贤明的国王所罗门底话语,同受了灵感的哲学家保罗底更有力的话语,按字面来解释一番。因为所罗门说过,“天,和众天之天,都不能容纳你”。保罗亦曾说过,“我们在他以内生活、动作、并存在。”是否应当这样认识,我请任何人来思考好了。不过我想,我们底空间观念,如我方才所说,仍是同物体观念有所分别的。因为不论我们在物质中来考察凝固的各部分底距离,并且对那些凝固的部分而言,叫空间为广袤;或者以为空间是在任何物体底各端间存在着的,并且因那些不同的量向,而叫它为长、宽、厚;或者以为空间是在两个物体(或积极实有)间存在着的,而且不考察其中间是否有物质,只叫它作距离——不论我们如何称谓它,考察它,而它仍是由感官所熟悉的各种物象而来的简单一律的空间观念。我们心中对于这些对象有了确定的观念以后,便会屡屡把它们回忆,把它们重叠,把它们增加;而且我们会把这样想象到的空间或距离,认为是被凝固部分所充满的,或不被它们所充满的。如果是充满着的,则另一个物体来时,一定会把原来的物体代替了,或投出去;如果是不充满的,则与那段纯粹空间相等的物体,可以置在那段空间内而并不必把以前存在的任何东西移出去,或排斥开。不过在这回事体方面,要为避免言语底纷歧起见,我们不妨把广袤一词只应用于物质,或特殊物体中各端间的距离;并把扩延(expansion)一词概括地应用到有凝固物质或无凝固物质的空间上。因此,我们就可以说,“空间是有扩延的,物体是有广袤的。”不过在这方面,人们完全可以随自己的意。我这层建议,亦只是希望人们有一种较清楚,较明白的说法罢了。

    28 在清晰的简单观念方面说,人们都无甚差异——我们只要精确地知道了文字代表着什么东西,则我们便可以在这种情形下,同在别的许多情形下,立刻把辩论停止了。因为我相信,人们在互相谈论中,虽或以差异的名称来混淆了他们底简单观念,可是他们如果肯来考察一下,则他们会看到,各人底简单观念大体是可以互相符合的。人们虽然受了各学派的底熏染,按各学派底说法,使自己被各种文字所迷乱,可是他们只要能抽象自己底思想,并且能仔细考察自己心中的观念,则他们彼此底思想总不至相差很远。至于在不思想的人们方面,他们当然会兴起不尽的争吵、口角和妄说来,因为他们不能精密地、详尽地、来考察他们底观念,不能把他们底观念由人们所用以表示观念的那些标记中剥脱出来;而且他们如果是有学问的书呆子,笃信一种教派,习于一套术语,摹仿他人谈话,则更会有这种情形。不过能思想的两个人,如果竟然真有了互不相符的观念,则我真不知道,他们如何能互相谈话,互相辩论。因此,我可以合理地说,人们脑中的想象,所以浮游不定,都是因为我们具有我所说的那种纷乱的观念。人心由习惯、忽略和普通谈话习来的那些纷乱的意念和偏见,它很不容易把它们排斥了。只有费着辛苦和勤劳,人心才能考察它底观念,把它们分化成组成它们的那些简单清晰的观念,才能看到,在它底简单观念中,哪一些是互有必然联系的,那一些没有。在事物底原始意念方面,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层,则他底基础一定是建立在浮游不定的原则上,而且他会看到自己将陷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把它们分化成组成它们的那些简单清晰的观念,才能看到,在它底简单观念中,哪一些是互有必然联系的,那一些没有。在事物底原始意念方面,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层,则他底基础一定是建立在浮游不定的原则上,而且他会看到自己将陷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