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 瓦尔拉斯受惠其父(1/2)

    Ⅰ

    里昂·瓦尔拉斯承认,他的效用和价值概念主要是从父亲那里来的。他说:“我已故父亲和导师的理论指出,稀少性是交换价值的源泉。”

    里昂的父亲奥古斯特·瓦尔拉斯,据医生说是死于悲痛。这位父亲也许把使他不幸的某些性情传给了儿子,因为里昂·瓦尔拉斯的性情也有不少令人不满之处,就其范围和特点而言,同其父很类似。奥古斯特·瓦尔拉斯在“普通高等学校”时与A.A.古尔诺同班,但他不像古尔诺,没有受过数学训练,因为他接着学的是哲学和人文科学。他1882年离开普通高等学校后,一生从事于学校教育,或作较低的第二级学校的教师或行政负责人,或作学校总监。

    奥古斯特·瓦尔拉斯对他自己的工作十分不满。他因同上司不断发生摩擦而相继改换工作地点,从一地转到另一地:瓦朗斯,圣艾蒂安,埃夫勤,里尔,卡昂,杜埃,最后是波城。他感到不满也许是因为从未获得学位,而这是教授经济学所必需的。当时的法国只有法兰西学院和公立国民工艺学校设有经济学讲席。当拥有这两个讲席的萨伊于1832年去世时,奥古斯特·瓦尔拉斯曾自荐为候选人,但一个也未得到。阿道夫·布朗基成了公立工艺学校的教授,P.L.E.罗西则到了法兰西学院。这位父亲和他的儿子一样没有在法国为展露经济学才华找到用场。父子俩代表非流行观点。他们造诣高深,但法国却不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至于奥古斯特·瓦尔拉斯应得的经济学家头衔,在他本人看来要归功于他在学院外的活动,归功于他个人的研究,归功于他的写作、对公众的演说以及对儿子的影响。

    Ⅱ

    奥古斯特·瓦尔拉斯对经济学的强烈兴趣和诱惑力早已有之,而且持久不衰。据他自己说,对“财产”概念的兴趣最早促使他考察经济学,希望经济学家能比法学家对此问题作出更好的解释。由于对现有的说法感到不满,他便开始自己研究“财产”,并带着继续研究法律的想法回到巴黎。由于发现不能从经济学家那里得到比法学家更多的帮助,他便在1820年代(大约1826年前后)开始提出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他研究的重点是价值论。可是在他把自己的思想整理成书后,却因自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作者而难以找到出版者,他先在期刊上发表了部分手稿;后来得到必要帮助而出了书,书名是《财富的本质和价值的起源》;除了价值问题外,该书几乎没有其他内容,它也许是价值问题上问世的第一部大作。

    在价值源泉问题上,奥古斯特·瓦尔拉斯对英国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不满意,对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也不太满意。他明确地试图拒绝把效用和劳动作为价值源泉。同杰文斯、门格尔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奥古斯特·瓦尔拉斯发现流行的理论有瑕疵,并想以新理论加以纠正。从实证的角度来说,他把物品价值源泉追溯到一种他称为稀少性的现象。他后来多次论及这一观点,发表了三篇有关论文;他沿着同一路线写了另一本书《社会财富理论与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概要);他还在埃夫勒、巴黎和波城等地讲授经济学,内容无疑是价值问题。

    Ⅲ

    众所周知,里昂·瓦尔拉斯从他父亲那里接过“稀少性”一同,并在边际效用的意义上使用它。不过,同样明显的是,父亲并不抱有儿子那样的解释。他授课中提出的若干论证似乎会使他得出边际效用观念,但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在讨论自由物品(空气和阳光)时,他写道:“一立方米空气的价格是多少……我用一束阳光将换回什么?”他在此直接考察了一立方米空气和一束阳光。为什么他没有在此刻发现边际效用思想呢?他已用考察一立方米空气代替考察空气总量,用一束阳光代替所有的阳光。他一定认识到,价值的关键在于忽略全体而专注于局部,他离边际效用价值论看来已近在咫尺。他只需说其余的每一立方米空气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