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生生神学 > 第一章 生生神学研究总述(5)

第一章 生生神学研究总述(5)(2/2)

资料搜集工作;另有一位现居中国,中文名叫苻怡碧的德国某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也准备研究汪维藩,已经对汪维藩进行了采访,目前也正处于资料搜集阶段。此外,苏州大学的季小兵博士在其博士论文《野地里的百合花——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中对汪维藩的《野地里的百合花》、《圣日默想》、《求你寻找仆人》、《荆棘篇》和《归途集》等灵修著作从基督教文学的角度进行了个案研究。季博士认为,汪维藩先生是中国灵修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他的灵修文学长于论辩和说理,可同时时刻拥有一种凝思中的情绪体验,可以从中领略到十足的纯精神感动、深邃的生命感悟和浓郁的浪漫抒情特质。他的灵修文学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优雅动人的审美风格,以浓郁的**、深邃的哲理和诗意的言说,描绘出人神遇合之境的奇异和美妙,从而享受着人神契合的快乐体验;以句句金玉、字字玑珠,给人以信仰的引领和哲理的思索,被誉为“灵程吗哪”;以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奥而玄妙的哲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深刻的神学观念季小兵野地里的百合花——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博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69~78。季博士的论文从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的视角对汪维藩先生的著作进行了文学和审美的探讨,而本论文将是对汪维藩先生神学思想进行专题研究的首次尝试,仅为抛砖引玉之初探。

    研究态度、进路及方法

    在这里,笔者要特别提及牟钟鉴先生所提出的研究宗教的态度。牟先生在《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一文中提出,研究宗教的最佳位置和态度应该是:研究者与宗教要“近而不混,通而不同”,也就是要处于“信与不信之间”。牟先生说,其第一层含义是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就是说,既要有身临其境的思索和体验,真切的关怀和同情的理解,又要能够超脱信徒的局限,站在整个人类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高度,用真善美的普遍标准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其第二层含义是有所信取,亦有所剔除,就是说,要肯定、汲取其中的智慧,否定抛弃其中的虚妄,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时,保持清醒的理性牟钟鉴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重新认识汤用彤先生的一篇书跋。这种态度是对那种进得去,出不来,执迷局限于所信的信仰主义态度和完全站在局外,不能对宗教及其信仰者有真切的关怀和同情的理解的客观主义态度的超越和扬弃。笔者认为,要想对宗教这种既是客观的社会现象、社会存在,又是人的思想、感情、信仰和行为的复杂现象进行研究并取得一点成就,就非常有必要站在“信与不信之间”的位置,取“近而不混,通而不同”的态度。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会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汪维藩先生出生于二三十年代苦难的中国社会,成长于新中国,思想成熟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程中,他的神学思想无不与其所处时代特殊的社会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互动关系。因此,笔者在研究汪维藩神学思想的过程中,就必须将其置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来考察,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教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中来考察,置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会面临不同课题,并对之做出回应的历程中来考察。

    本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将会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笔者试图通过对汪维藩本人及其周围同事、学生、朋友的访谈,尽可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思索和体验,获得尽可能多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汪维藩先生的神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述,以求获得具有理论深度,经得起检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