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1)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1)(1/2)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1)

    这是老辣的政治家的能耐,更何况他们还有令后世子孙难以望其项背的个人威望,高帝和吕后自然不必多说,两人的威信在反秦起义、楚汉战争的血腥杀戮以及尔虞我诈的宫廷政变中建立起来。文帝每一次动作都以道德标准为前导,又精心确保几乎每一诸侯王都能获得利益,根本谈不上存在什么像样的反抗。以拆分齐、淮南两国而论,那已经是文帝即位的第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的帝王历练无论如何要比景帝即位第二年就削赵国、胶西国,第三年即直接拿吴国、楚国动手要成熟得多。

    现在猜测一下,文帝实际上一直按照贾谊、晁错的思路执政,却不重用他们的原因。文帝必定赞同晁错削藩的政治见解与主张,不过对此贾谊已经作出详尽且近乎完美的论述,文帝实在不需要对同一政治纲领收集两种仅仅是文字排列有区别的版本。晁错的问题在于仅仅得到法家精神的外形而不见其精髓,看到了诸侯王尾大不掉的现实,解决的办法却是直接削夺其土地,如此急于求成完全未顾及帝国的政治现实,以一己之力对抗占据半壁河山的诸侯王,必将酿成亡国剧变。也许文帝希望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积累,能够让晁错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毕竟人才难得,留给太子未来使用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遗憾的是文帝的希望只能是落空了,晁错的政治智慧在文帝时期就已经定型停止发育,时间的流逝并未使得晁错成熟起来,他继续在错误认识景帝的基础上做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据自我膨胀的假设思考并且推理,他将矛头直接指向吴国,做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急),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这样莫名其妙的判断,促使景帝最后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