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天崩地解 > 因欠饷而死的巡抚(6)

因欠饷而死的巡抚(6)(2/2)

忘死抗击清军的袁督师和辽东将士们不但吃不饱、无钱养家,还因讨要拖欠军饷被指责的际遇心酸而已。

    在后来崇祯三年(1630年)让袁督师含冤九泉的罪状中,又有继续说袁督师**清军犯北京,乃是企图挟持朝廷以邀功邀钱这一条。而主其事者温体仁,当时与周延儒为一党。“温体仁讦谦益,延儒助之。帝遂发怒,黜谦益。”又有:“初,帝杀袁崇焕,事牵钱龙锡,论死。体仁与延儒、永光主之,将兴大狱,梁廷栋不敢任而止。”《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钱龙锡传》。当时的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在《剖肝录》中这样记道:“辅臣温体仁,毛文龙乡人也,衔焕杀文龙,每思有以报之。适枢臣梁廷栋曾与焕共事于辽,亦有私隙。二人从中持其事,焕由是得罪。时有〔中〕官,在围城之中,思旦夕解围。咎焕不即战。而中官勋戚有庄店邱墓在城外者,痛其蹂躏。咸谓焕玩兵养敌。流言日布,加以叛逆。”

    可见袁督师下狱,固然祸起于清之离间计,但最后勘查九个半月竟依然不能洗冤,乃至以身殉国,实是先因了崇祯好面子死不认错,之下则是因周、温等人与钱龙锡等的权利之争、党争,另外还有一干朝臣、太监因私产被清军所毁等小小私事而迁怒于袁督师之故。数端并发,于是大明朝对清军战事的最后几根中流砥柱之一,就此夭折。

    近代梁启超推袁督师为“明季第一重要人物”,他在《袁督师传》中说:“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康有为则在《袁督师遗集序》中说:“天下才臣名将多矣,谗死亦至伙,而恻恻于人心,震惕于敌国,非止以一身之生死系一姓之存亡,实以一身之生命关中国之全局……假若间不行而能尽其才,明或不亡。”

    袁督师之死,崇祯先受敌方离间,过后事实已明但依然拒不认错,以袁督师之死来维护自己的皇帝脸面,当负首责;主其事者温体仁、梁廷栋自然也一样罪无可逃,而周延儒虽然后来也曾上疏救袁督师,但其实是惺惺作态权衡之策,并无真想救他的意思,不过是摆个架子以免遭忌,二则其时他正开始与温体仁等辈争权夺利,故以此为器用耳,他当然是难辞其咎的。

    不过待得后来,这周延儒自己竟一样死在了清军犯京这件事上,而罪名之一居然也是“受贿纵敌”,这可真有点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