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 > 杨家长子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2)

杨家长子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2)(2/2)

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再次率兵大举南侵,一直打到北宋腹地澶州。宰相寇准和杨延昭等将领,力主抵抗。杨延昭还上书建议,乘辽兵大举南下之际,出兵取幽、易等州,但是软弱的宋真宗根本没有挫败辽军的信心,没有采纳杨延昭的建议,而是与辽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对此,杨延昭深以为国耻,拒绝接受朝廷“勿伤北朝人骑、勿追契丹”之命,不断痛歼辽军游骑,并且独率所部万余骑,深入辽境,消灭了大量敌军,并一举收复重镇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

    河北《南皮县志》还记载了“杨六郎摆牦牛阵”的奇事。一次,杨延昭为抵御来犯的辽军,秘密派人收购了一万多头牦牛。其后,他又下令扎了无数穿戴辽兵服装的草人,草人腹中装上饲料,然后引诱牦牛用牛角上所绑之刀挑开草人腹部吃料。如此训练百余日,众牦牛见到穿辽兵服装的人便猛用角挑。杨延昭觉得时机成熟,便下令将牛饿上三天三夜,然后派人去辽营挑战。待辽兵追来,将万牛放出,牦牛冲入敌阵,见人就挑,辽兵死伤无数,宋军大获全胜。此阵得名“牦牛阵”。据说杨六郎用牦牛阵抵御辽兵的地点在南皮县的凤翔乡万牛张村。1958年时,当地人曾在村前挖出喂牛的石槽、锅台、饮牛大缸等物。

    景德二年(1005年),杨延昭升任莫州防御使,并出任保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后又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杨延昭从此成为河北前沿的总帅,统兵数万,防守天津至太行山下一线的边防。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是河北边防的重要关口(至今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中仍有“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词句),都在杨延昭的管区之内。他屡次打退了辽兵的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