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十一章 怎么办(1)(1/2)

    第二十一章 怎么办(1)

    此时,萧振瀛已经在南京的蒋介石面前替张自忠求情了,除了上面已经讲到的那些意思外,他还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使将策略,即“使功不如使过”。

    有功之臣,心高气傲,驾驭必难,而有过之将,极思补过,即令其效犬马之劳亦不敢轻辞。

    这一点对于身处危局之中的蒋介石来说,当然十分动心。

    何况他也从萧振瀛那里了解到,张自忠禀性端正,不比石友三等朝三暮四之徒。他只是一时受人蒙蔽,现在已痛悔不已,确有立功改过之心。

    过错,人人都会犯。

    明代堪称最出色的宰相张居正就曾说过,只要不是天生的圣贤,谁会没有过错呢,关键还是看他能不能改。

    如果你开始有过错,但“终能迁改”,虽然还有可议论之处,最终亦将既往不咎。

    对如何对待这些改过之人,张居正的观点是:皆当舍短取长,优容爱惜。

    要用,而且还要好好地用,用其所长,弃其所短。苟能如此,则人人乐于效用,天下无弃才矣。

    这番话是张居正在当国师,也就是教太子的时候说的。当时他告诉未来的小皇帝,“此可以为万世人君之法”。

    你要想做个好皇帝,一定要记住用这个法子。

    蒋介石不是昏君,儒家经典读了那么多,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可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用张自忠这个改过之将,什么时候用,还不能完全由他说了算。

    平津失守之后,张自忠不但在民间责诟满天下,政府高层喊打喊杀的也为数不少,皆要求对其进行审查,并以投敌叛国罪论处,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冯玉祥的来信让他大松一口气。这就说明不是他蒋某人一个要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进行有意偏袒。

    你们看好了,连抗战爱国叫得震天响的老冯都持此说。

    处罚还是免不了的,不然无以对外界之口舌,不过事情已可大大缓和,让张自忠来南京再说吧。

    萧振瀛心里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于是又即刻动身北上。

    张自忠还必须见第三个人,然而,与韩、冯相比,这第三个人却是张自忠更不敢贸然相见的。

    同样,对方也不肯见张自忠,不仅不肯见,还不能轻易原谅。这个人,当然就是重新被张自忠呼为大哥的宋哲元。

    两人之间必须有一座桥,萧振瀛北去就是要做架桥的工作。

    他知道,宋哲元一直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北平弃守的责任问题,而且他也知道,宋亦是耿直之人,从不会干落井下石的事情,尤其是看到张自忠已落得如此境地,他更不会舍兄弟之义于不顾而痛下杀手。

    萧振瀛把他与张自忠见面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宋哲元。

    张自忠已经知错了,他亲口对我说,对不起团体,对不起大哥,而且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