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名相徐阶传 > 第十九回 供职吏部变风气声名扬 结交清流选贤才羽翼丰(1)

第十九回 供职吏部变风气声名扬 结交清流选贤才羽翼丰(1)(2/2)

。正想站起,只听得徐阶说:“主事且请安坐,本官还要请教。”接着,徐阶请教了一连串的问题,陕西的民俗如何?百姓的生活怎样?出色的官员是谁?何处适宜屯兵?哪里易受攻击……不厌其烦。这倒是姚丰没有料到的。姚丰便把自己知道的一一详细述说,不了解的只能回答不知。

    徐阶一边听,一边记,然后抬起头来说:“主事不知无妨,如果有便回去问个明白,再告诉本官如何?”姚丰自然答应。送别时徐阶说:“主事奔波不易,公事已完,不妨在京再住几日,稍事休息。如有难处,可说与吏部以便安排。”不说姚丰讶异,他那随从在客栈里左等右等也十分的焦躁。听了姚丰的讲述,随从也觉此位侍郎的官风与旁人不同。徐阶对各地来京官员,皆是如此。原因有二,一是徐阶本人以前到吏部办事,也有人难见,事难办,话难说,脸难看的体会,决定做些改变;二是他的见解,与往日的吏部官员不同。因为吏部的位高,以往接见下僚,讲究的是严冷,脸拉得老长,且不苟言笑,似乎只有这样,才显示出威风。徐阶曾请教过同僚,何故如此,同僚的回答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只有板脸,才有威信。在徐阶看来这些诸公误解了孔子的原意,“不重”之“重”非指该板脸,乃是自重之意,君子不自重,口讲廉洁,转身纳贿;高谈道义,背后招妓,标榜奉公,实则结党营私,如此不知自重,何来威?至于一脸的正经,不苟言笑,生的不是威,倒是畏,谁人对你说真话呢?徐阶以为,这些庶官进京不易,住在京城费用也高,不能慢待,所以接见从速。接见时和颜悦色,不摆谱,谈话则温言善语,给人以亲近感。徐阶向地方官虚心请教,这些庶官遍布全国,回去以后纷纷传扬,徐阶的名声自然较好。同时,徐阶对全国十三行省各州府的状态、官员的品格,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对官员的提拔、对抵御敌寇的入侵,有了话语权,应对嘉靖的垂询,自然就游刃有余。更为有趣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徐阶由此与一批庶官成了莫逆之交,随时能得知大量信息,从此耳聪目明,非一般官员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