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建国方略 > 第二计划(4)

第二计划(4)(2/2)

平行石堤夹成,料必比南水道更深,因其聚三水道入于一流,其水流速力必较现在者为多也,而河身之深亦将较现在为确定,且一律。在石堤,虽止于水深三十英尺处,而水流不于是遽停,必过此一点更突入较深之外海而后止。则上海通路常开,与扬子江口无阻之两目的,可得同时俱达矣。

    乙.由黄浦江合流点起至江阴.

    扬子江水道中,此一部分为最不规则,又最转变无常者。其江流广处,在十英里以上;至其狭处,才得四分之三英里,即江阴窄路是也。在此广阔之处,河深不过三十英尺至六十英尺;至于江阴窄路,实有一百二十尺之深。由江阴窄路之水深以判断之,必须有一英里半阔之河身,以缓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令全河流速始终如一。于是在黄浦口之二英里阔河身,在江阴应阔一英里半。(参视第六图)

    此段左岸即北岸筑河堤,起自崇宝沙,与海堤相连,作一凸曲线,以至崇明岛,在崇明城西北约六英里处,接于滩边。然后沿崇明滩边,直至马孙角(译音),然后转而横过北水道,离北岸约三四英里,作一平行线,直抵金山角(译音)。在此处截断近年新成之深水道,向西南,以与靖江县城东北河岸相接。沿此岸再筑七八英里,又挖开陆地,以增河身之阔。令其自江阴炮台脚下起,算至对岸,常有一英里半之距离。此自崇宝沙至江阴对面之靖江,河堤共长约一百英里。

    在崇明岛迤南,此河堤之一部及海堤,共围有浅滩约一百六十英方里,可以填为实地。其河堤之他一部,自崇明岛上头马孙角起,至靖江河岸止,另围有浅滩一百三十英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