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清(20)(1/2)

    清(20)

    和珅也意识到这位未来的皇上不喜欢他,心中惴惴不安。乾隆要禅位给太子,和珅竭力劝阻,无效,又反过来讨好皇太子。在乾隆决意禅位,但册封皇太子的诏书尚未正式宣布时,和珅就早一日到太子宫中祝贺,并进献如意,企图邀“拥戴”之功。他见皇太子对他态度冷淡,又听说太子在他走后就立即传令今后和珅求见,不准通报,心中就更加惶恐。嘉庆做了皇帝,但朝政大事还得听命于太上皇乾隆,所以对和珅还不得不加以周旋。这时和珅仍然位居相国,嘉庆称他为相公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每当有什么事要奏明太上皇的,嘉庆故意叫和珅代奏。有人提出非议,嘉庆说:“朕方依相国理四海,何可轻也。”其实,这是要稳住和珅。和坤为了探听嘉庆的真意和动静,特意推荐他的老师吴省兰帮嘉庆抄录诗章。嘉庆看穿他的用心,所以写诗也不露声色。和珅以为嘉庆不会有什么不利于他的举动,就安下心来。谁知乾隆一死,嘉庆就立即动手,把和珅抓起来交大臣会审,下诏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其中第一条大罪就是“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可见和珅之弄巧成拙。嘉庆又派人抄和珅的家,据说整整抄了五天五夜方才查点清楚。结果发现和珅聚敛的家财,竟然超过大内。连嘉庆也为之震惊。传说和珅家产的总值,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甲午、庚子两次赔款的总和。当时全国年收入才七千万两,和珅一人的家产就相当于全国十余年的总收入!这种传说也许并不可靠,但仅就嘉庆诏书中所列举的也足以惊人。如“珍珠手串二百余,多于大内数倍”,“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藏银、衣服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银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等等。所以当时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言。关于和珅的宫有和贪婪,有很多传说,如说宫内某处的陈设中,有一碧玉盘,直径有一尺多,是乾隆喜爱之物,有一天被七皇子打碎,七皇子向和珅求助。和珅立即从家中拿来一碧玉盘,色泽尺寸,都超过碎掉的那一只。又传说和珅每日清晨要食珍珠。有个珠贩叫石远梅的,献给和珅的大珠,重者一粒就值二十万金。又据说当时四面八方给朝廷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珅之手,上等的都饱了和珅的私囊,次等的才送进宫中。有一次两广总督孙士毅从安南归来,在宫门外遇见和珅。和珅问孙手中拿的是什么。孙士毅说是一只鼻烟壶。打开一看,是一颗大如雀卵的明珠。原来鼻烟壶就是用这颗明珠雕琢而成的。和珅见了赞不绝口,说“送给我好吗?”孙士毅十分为难,说“这是献给皇上的,我已经跟皇上说过,现在马上要送去,怎么办呢?”和珅笑笑说:“同你开开玩笑罢了。”过了几天,孙士毅又见到和珅,和珅对孙士毅说:“昨天也得到一珠壶,不知是否比得上你的那一只?”拿出来一看,赫然就是孙士毅进贡的那一只。孙士毅还以为是乾隆转赐给了和珅,暗中查访,却并无其事。可见是和珅“不告而取”了。

    嘉庆曾问军机大臣吴熊光:“人说和珅有异志,究竟有没有?”吴说:“凡心怀不轨的人,必收买人心。而和坤这个人,无论满人、汉人,几乎没有人归附他的,他即使想图谋不轨,又有谁肯依从他?”嘉庆又问道:“那么,我治他的罪,是否操之过急了?”吴熊光说:“不赶快治他的罪,恐怕会另生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和王申经过审讯,内外大臣都主张按大逆罪凌迟处死。嘉庆终因他是父亲的宠臣,如押赴刑场,有所不便,改为赐他自尽。并下谕廷臣:“凡为和珅荐举以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和珅的大儿子丰绅殷德,是固伦和孝公主的驸马。这位公主是嘉庆的妹妹。嘉庆逮捕和珅,公主进宫向嘉庆再三求情,由于嘉庆要除掉和珅的决心不可动摇,公主的请求也无济无事。不过嘉庆还是顾全妹子的颜面,没有治丰珅殷德的罪,还保留了他的爵位。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仁宗》、《清史稿·和珅》)

    53.杜受田一言保太子

    奕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