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隋唐五代(17)(1/2)

    隋唐五代(17)

    魏征也是常常劝告唐太宗对打猎要有所节制的一个。魏征进谏,言辞激切,并且不大照顾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对他也怕三分。一天,唐太宗要到终南山打猎,一切准备就绪正要起程时,宫中侍从忽然传报魏征从家乡扫墓回来,要见皇上。唐太宗马上传旨:停止出猎。魏征得知后,问唐太宗说:“听说陛下要去终南山打猎,为什么又不去了呢?”唐太宗回答说:“因为怕你非议,就作罢了!”

    贪图女色,也是封建帝王的一个特性,历史上哪一个封建帝王不是嫔妃成群?唐太宗也是直言不讳地说,爱美女是他平生嗜好之一。皇后长孙氏也愿意帮唐太宗选美女入宫。贞观二年里的一天,长孙皇后物色到一个美女,年方十六、七,姿色艳丽,是隋朝遣老郑仁基的女儿,皇后准备将她选进宫给唐太宗作妃子。唐太宗知道后很高兴,想聘郑女为充华(嫔妃之一),立即批发聘选的诏书。几天后,册封使臣就要出发去迎接郑女来官,这事给魏征知道了,他打听到郑女已经许配给姓陆的人家,马上进宫向唐太宗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应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才是。自古以来有道的君主,都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君主身居亭台楼阁,应该让百姓也有间房子住,君主吃着山珍海味,应该让百姓不饿肚子;君主有嫔妃侍候,应该让百姓有家室的欢乐,这是当人主该知道的普通道理。如今郑氏女已许配陆家,未婚夫叫陆爽,陛下将她招进宫里,这符合为君之道吗?”唐太宗听后,大吃一惊,立即再下诏书_道,取消原来的册封诏令,并深自责备,令即将郑女交还陆家。这时宰相房玄龄、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却出来反对取消册封的诏书,说郑女许配人家,并无明显证据,前面的诏书已经发出,不可停止。又说,陆家也上表说他们与郑家并无婚姻关系,两家只是互相馈赠些礼品而已。唐太宗给弄糊涂了,又向魏征问道:“几个大臣或许是想顺我的意,讨好我,那陆家上表又是什么意思呢?”魏征回答说,“臣的想法是,陆家害怕陛下像太上皇那样!”唐太宗问道:“这话怎讲?”魏征答道:“当年太上皇攻入京城长安后,将辛处俭之妻纳为妃子,很宠爱她。不久辛处俭任太子舍人之职,太上皇知道后很不高兴,下令将他调出东宫到万年县当县官。辛处俭每天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会掉脑袋。陆爽也以为陛下眼下虽然能容他,但担心陛下日后给他处置,所以反复上表。其意如此,不足为径。”唐太宗笑着说?“外间意见,恐怕是这样的。我的话也未必能使人相信。”于是下诏说:“如今听说郑氏女已先受人聘礼,前出聘书不了解这事,这是朕的不是,也是有关部门的过错。授郑氏女为充华之事,应当停止。”

    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间,又发生了另一件事。一天,唐太宗和新任职的黄门侍郎王珪闲谈。太宗的身旁立着一个荚人,冰肌玉貌、风彩照人。谈话间太宗指着美人对王珪说:“这位美人原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是杀了她丈夫后纳她为妃的,李瑗造反被杀后,收入宫中。”王珪问道:“杀人而强娶其妻,这对不对呢?”唐太宗回答说。“当然不对,还用间吗?”王珪便给唐太宗讲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有一天经过已被灭亡了的郭公的封地,闻当地父老说:“郭公为什么灭亡呢?”父老们回答说:“郭公爱善恨怒。”齐桓公很奇怪,又问:“爱善恨恶这很好么,怎么会灭亡呢?”父老回答说:“郭公爱善而不用善,恨恶而不除恶,所以灭亡。”王珪讲了这个故事后,又对唐太宗说:“如今美人在陛下身旁,臣以为陛下做的也是如同庐江王李瑗一样的恶事。”王珪的这一大篇议论,说得唐太宗顿然开窍,下令将这美人送还给她的亲属,和亲人团聚。

    在这之前,唐太宗还听从中书舍人李百药的劝告,前后从宫中放出宫女三千多人,让她们回家与家人团聚。

    唐太宗深明源清流洁、上行下效的道理,比较注意约束自己的**,比较能够听从臣子们的进谏。

    (取材自《资治通鉴·唐纪八,太宗贞观元年》、《贞观政要·纳谏第五》、《通鉴纪事本来,贞观君臣论治》)

    27.法不偏私

    庞相寿是唐太宗当秦王时秦王府中的一